徐正海
(当涂第一中学 安徽 马鞍山 243100)
牛顿运动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所得到的重大馈赠之一,它构建了质点动力学的总体框架.因此,在中学物理实验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成了一个重要实验课题,同时它也是近年高考推陈出新的重要题源.本文笔者想对该实验数据处理所出现在图像上的“侧移”与“弯曲”谈一点粗浅看法.
为简约问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设定小车运动阻力仅为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并记θ0为恰好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与水平工作台之倾角,于是倾角θ1<θ0为平衡摩擦力不足,而倾角θ2>θ0为平衡摩擦力过度的情况.
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示意装置,在小车与钩码之间的细绳中接入拉力传感器,再与DIS系统连接构成一个实时测量平台.下面先讨论实验图像出现“侧移”的背景.
图1
(1)当恰好平衡摩擦力时,由于绳子的拉力是小车所受合力F,根据纸带计算小车加速度a,其实验a-F 图像为一条过原点O 的直线Ⅰ,这就说明了a∝F;
(2)当平衡摩擦力不足时,传感器显示的力F已不是小车所受合力,此时所作出的a-F 图像不过原点,被侧移到F 轴上有截距的直线Ⅱ.原来小车所受的合力所产生加速度的式子为
(3)当平衡摩擦力过度时,类(2)理由,此时测量数据所画出的图像为直线Ⅲ,它亦不过原点,在a轴上的截距为(sinθ2-μcosθ2)g,综合一起的图像如图2所示.
图2
图3
综合说来,在传感器读出力F的前提下,即便小车在摩擦力平衡不足或过度的状态时,由实验数据处理得到的图像还是直线,只不过图线相应出现了或上或下的侧移.
传统“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如图4 所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我们秉承“简单与便易”是实验操作的首要选择.
图4
设绳的拉力为T,托盘(砝码)重力mg =F,仅考虑恰好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从理论上有
当m M 时,有T=mg=F,我们可以近似得到a-F 的实验数据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称为理论线),可一旦平衡摩擦力不足或过度时,实验图线也相应地出现了所谓上或下的侧移现象.
当不满足m M 条件时,对式(1)求导,有
该式说明a-F 曲线的斜率随F 增大而减小,即图像向横轴F 弯曲,如图5所示;若考虑到m M,则
图5
当不满足m M 条件时,对式(1)求导,有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