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5-08-06 23:30:58康晓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艺术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追求和价值提升的途径,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彰显了人性中对于美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声乐是最早诞生于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最早的探索追求。声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是由一套环环相扣的从创作作品到演唱表现再到欣赏评价最后到达审美能力提高的完整过程。声乐作品的创作和艺术表现是方法和途径,而审美能力的提升才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本文从声乐审美的基本含义开始,引入声乐审美的组成部分,逐步过渡到对于声乐审美能力提升的方式途径的研究,最后落脚于声乐审美的影响,以便更好的说明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 声乐审美 审美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39-02

1 研究背景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变革的影响下,各个领域都处于激烈而深刻的变革与交锋中,音乐艺术领域也莫不如此。其中声乐作为做广泛的音乐艺术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在声乐艺术几千年的发展中,自身经历了不断的演化,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异彩纷呈,在数作品量上也是浩如烟海,始终为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追求和能力提升做着孜孜不倦的贡献。当前,全球一体化加剧,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流碰撞也此起彼伏,百家争鸣的同时又异军突起,融合的同时又在不断分化。人们对于声乐审美教育的提升呼声日高。对于新的声乐审美教育的方法的研究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国家时代先锋的音乐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迫待提高,以便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国的良好的国际形象,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

由于世界上民族国家众多,而且各个历史时代的变化,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声乐形式,因此每种声乐形式都是不同人群内心的情感诉求和表达,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所赋予的声乐的时代使命和精神感召。例如,中国古代的诗经中有关的演唱部分就是劳动人民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对于人与自认关系的一个感受和阐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名对于自然和谐生活的热爱。再比如,法国的《马赛曲》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法国人民对于自由,平等的新思想的最佳精神象征,它号召着法国人民为了自由平等的新世界而奋斗。当下,新的时代已到来,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内心诉求,因此也就有了不同声乐形式,它在参与社会变革的同时也正在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鉴于此,当下声乐审美的教学应该在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声乐发展历史脉络的同时,又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深入而广泛地理解各种声乐形式,并且紧跟时代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对于声乐有更为全局和清晰的逻辑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的理解并实施声乐的审美教育。

虽然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论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音乐理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更加侧重于对于器乐美学的研究,而对于声乐理论和艺术技法的研究甚少,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声乐理论研究水平落后于国外,而且还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和声乐审美教育的提升缺乏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我国高校声乐审美能力的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2 声乐审美的概述

2.1声乐审美的性质

声乐作为歌唱者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源于艺术美学和声学的有机糅合,作为艺术美学一个及其重要的学科分支,是研究音乐艺术美术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从原始社会人类的简单的发声到现代声学衍生出的众多艺术表现形态,歌唱的作用也有最初的简单使用逐步过渡到具有多种结构,多种层次的审美要求和情感需求的程度。纵观人类社会,声乐艺术已然成为人们表达内心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声乐艺术也成为人类社会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每个区域,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声乐艺术。从意大利帕瓦罗蒂雄浑的美声到各种动人心扉的歌剧,从我国古代的《阳关三叠》到美轮美奂的京剧、昆曲等地方戏曲。声乐以其独有的美感彰显了人类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声乐教学是声乐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声乐学习者乃至是全人类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声乐审美对于人格的塑造,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追求都是大有裨益的。它在促进全人类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和解放人性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一环。因此,要着力推进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创新出更为有效的高校声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2.2声乐审美的价值

声乐审美价值是对立统一于声乐审美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审美客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会直接作用在有声乐主主观审美需求的主体上,满足审美主体对于审美的需求,并使审美主体对客体产生一定的审美评价。而且,由于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不同,对同意审美客体的评价也就不同。这就导致了同一声乐作品的不同的审美价值。声乐客体是审美的对象,主观评价是审美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另一方面,声乐审美价值的体现也与作品表达过程中演唱者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的手法和心怀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因为,声乐作品最终是由人来阐释的,而人又是各自不同的。因此,审美效应的发挥既取决于作品本身固有的规律与特征,同时也取决于创作和表现主体。

2.3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艺术审美的熏陶和实践过程,需要声乐审美培养过程中的参与者的细致和努力,声乐教育者自身不仅要具备基础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观念、思路、目标,以及知识和技能,并能在教声乐教学过程中自由恰当的运用,并积极得涉猎最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理论,此外,作为一个声乐教育者,还必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对于声乐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正确地理解,评价,阐释声乐作品的能力。在具备这些前提的条件下,积极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学习探索,教学相长,不懈练习,才能用歌唱的方式抒发声乐的艺术之美的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乐审美的内在规律,提升声乐的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声乐审美的能力,这要是声乐教学的核心要求,也是实现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优秀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扎实落脚于正确的歌唱形态、方法和习惯,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声乐歌唱方式才能够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歌唱审美能力。现实教学进程中,始终把理论知识跟实际表现意义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在每一次歌唱过程中真正体会声乐审美的魅力。

2.3.1歌唱美教育

声乐作品的美最终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歌唱才能传递给听众,进而荣声乐的接受者产生内心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从而形成对于声乐作品的主管感受和审美体验。因此,演唱者的歌唱过程中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演唱手法、情感的细腻程度、对于作品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演唱者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义,并且形成自己的内心体会之后,才能在演唱过程中收发自如,丰富而细腻得将作品的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声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2.3.2声音美

声音是声乐美的最终载体,载体的传达质量决定了声乐美感的传达效果。声音的表现形式一定要符合特定的声乐作品的内在需求,符合作品的客观规律。或凝重、或哽咽,或是激昂,都是是具体的作品情况而定。比如:《欢乐颂》是一曲传达乐观革命浪漫诗情的歌曲,演唱的时候声音中一定要饱含欢乐激扬广大的气质,才能抒发作品应该具有的内在审美要求。又比如,《阳关三叠》体现了故人惜别的感怀,演唱时声音中就应该有一种哽咽,一种惜别的不舍之情,才能体现作品的美。

2.3.3情感性教育

声乐作品说到底是人的情感的表达,作品的聆听是对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一种共鸣,人是情感的动物,声乐审美也是在情感的共鸣中实现的。因此在声乐作品的表现过程中,恰当地结合作品的感情诉求来演唱作品,更能抒发作品的审美价值。声乐的审美价值是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共鸣的艺术熏陶,声乐作品是作者情感凝结的结晶,审阅审美的享受是作者与听者的感情共鸣。

2.3.4呼吸美

浑厚有力的歌唱气流以及正确的气息控制是个歌曲委婉动听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声乐的表现过程中,呼吸的重要性必须首先加以强调和重视,深入学习如何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作品变现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中,格外强调发声的基础是气息的控制,只有懂得如何呼吸的人才能最完美的表现歌曲的艺术之美。只有通过严格刻苦的气息方法进行训练,才能使呼吸与歌曲的发声,歌曲的情感进行完美的融合,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

2.3.5量力性教育

量力性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客观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声乐的各种表现技巧都需要经过长期有阶段的不懈练习才能逐步提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切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味不切实际地向前突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消极作用,是学生继续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收到影响。因此,要综合考量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两者结合,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稳扎稳打地做好声乐的审美教育。

2.3.6审美中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

在当前新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着重情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声乐审美教育应该既注重作品的基本要求,在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同时,又要恰当地发展学生自我对于声乐作品的主观想象和自我创造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评价和再发挥,并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有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势。由于每个学生在嗓音条件,理解表达能力,知识视野的基础,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作品的感受不同,就会形成对于作品的独特的理解,这会进一步在学生的作品表现过程中表现出来,同一作品,就会表现不同的风格。而这种风格,这是学生自身的审美感受,应该给以正确的引导,因势利导,给出合理的评价和指引方向,发展学生的独特声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结语

声乐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最佳载体,也是人类社会最优美的艺术形式。声乐的音乐艺术教育,旨在运用一切可运用的高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达到培养声乐学习者审美能力的目标。同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声乐艺术也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演化出种类繁多的声乐艺术子样式,是声乐艺术的创造生生不息,也是人类有了更为广阔的声乐审美的精神世界,对于人类普遍与个性化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辽阔的舞台。声乐审美是人类最美的艺术享受,对于提高人类整体都审美能力不可替代的贡献。要想在高校声乐教学审美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就必须遵循声乐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声乐审美的语言美、旋律美、体态美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综合能力等一系列艺术表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声乐审美的技能才能真正使高校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谢美华.声乐教育学[M],2015.

[2]余笃刚.声乐艺术审美[M],2014.

[3]邹龙.声乐艺术语言学—讲话与歌唱[M].武汉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廖灿.声乐艺术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5]王明丽.声乐美学导引[M].三联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康晓丹(1971年-),女,汉族,籍贯:湖南省新化,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8:56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8:05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7:37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16:23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1:32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