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令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结构。其中,开放性思维是推动学生活跃思维,保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维形式,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理应为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本文分别从借助数学思维、开拓解题思维和倡导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加以简单探析,望为诸位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思维;培养
开放性思维与传统教学思维呈对立关系,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旨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定势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为学生构建高效的问题解决思维,对其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而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学科知识点关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是优质课堂教学所需,教师应当善于更新教学理念,并将其创新实践于课堂教学中。
一、借助数学思维,培养开放性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点都较为简单,甚至在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教学中仅通过心算便可得出答案。实际上,即使在最为初等的数学知识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而学生往往不能意识到,同时也难以将其总结、分析、应用,最终导致思维的逐渐固化。在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开放性思维实际上是数学思维的一个类别,它具有抽象的特征,需要学生借助日常学习中的数学思维对此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才可有意识地在学习中养成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分数除法》章节中有一道应用题为“同一块蛋糕,四个男孩便可将其平分吃完,而需要八个女孩才能将其平分吃完,那么其中男孩吃得多还是女孩吃得多?”在解题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多为采用已知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大小比值的方法来解决,即男孩每人吃四分之一,女孩每人吃八分之一,男孩比女孩吃得多。但是,有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众不同,他们采用的方式是“四个男孩吃完一块蛋糕,而四个女孩只能吃完半个,说明男孩吃得多”的思维。在教学课堂上,我对于这两种数学思维给予了肯定,同时借助不同的学生在解答此题的数学思路上,引导学生展开更丰富的联想,思考还有什么途径可以得到结果,并将其总结思考其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跳出现有的思维圈子,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逐渐养成开放性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拓解题思维,锻炼开放性思维
由于时代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及思想的飞速变化,教育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学数学知识点考核已经不再是对数学知识的单调考察,而是结合生活、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灵活性知识点考察。这种改变同时也使得数学题目更具变通性,解题方法多样。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维即为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联想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对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比例》的题目解答教学中,有题目为“现有20个苹果分给甲、乙两人,已知乙分得的苹果比甲的少了三分之一,求甲乙各分得多少苹果?”面对这道题目,首先,我让学生分析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并由此得出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应该用哪方面的知识点解答。学生在分析讨论后,由于题目中明显的“三分之一”信息点,便将该题所用的知识点归结为分数,且得出正确的答案。我对此表扬了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借助今日教学所得知识点,从另一个解题思路思考该题。学生经过对《比例》相关知识点的再次认识,提出了采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根據比例的特征分配甲乙所得苹果的关系。这种解题思路与前者有所不同,主要是总量与分量的分布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令学生的解题思路得以拓展,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锻炼开放性思维。
三、倡导创新思维,升华开放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即摆脱对题目的常规思考形式,祛除固化思维的拘囿,采取正确而又新奇的方式解答知识。倡导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关键点,教师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避免学生数学思维的固化,利于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保证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学作为一门多变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科目,要在教学中升华开放性思维,则必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世界的认识。
例如,我在自身班级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了如下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进行思考:“现有一条曲折的小路,为了给它浇筑水泥需要了解其长度为多少,请问你可以找到最佳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吗?”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将曲折的部分分段成直线部分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总值,虽然较为精确,但是实际操作会十分麻烦。有的同学提出在小路上走路,控制每一步伐都一样大,实际操作同样麻烦,还有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想到,可以准备一根很长的绳子沿着路边进行拜访,并最终计算绳子的长度即可,此方法具备很好的实践性。通过对多种方法的创新以及比较之下,便可在其中寻找到此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在这一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每一位学生致力于解决问题,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新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开放性思维自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不单单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有重大影响,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的认真对待。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只有如此,学生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且可以在今后的数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会英.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设计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9)
[2]陈丽英.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与探索——让开放性教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6)
[3]刘世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方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57)
作者简介:李海龙(1972.2—),男,大专,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