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的途径点变得丰富起来。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插图,也逐渐的得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注意与重视。课文插图的存在,不仅仅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也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充分的利用这些插画进行教学,发挥插画原本的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插图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办法在课堂中合理的运用插图,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合理的运用插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课文插图;初中语文;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越来越重视课本,也越来越重视插图,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插图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课本内插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我国的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的插图,并且大部分的插图都出自大师之手,具有较大的艺术性,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如果只对课文中的文字进行讲解,难免会降低课文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往往会对电视节目的情景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却不一定对课本中的某些篇章有十分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声音和画面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但是文字相对于图片来说却较为抽象。课本中的插图有着同样的道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一、插图有助于学生在预习中理解课文
目前来说,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不是特别重视预习,对预习的观念还停留在应付老师的阶段。更何况有些语文课文叙述的内容不是特别好理解,学生在本来就不怎么认真的预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可以配合插图,那么学生就能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对于语文来说,文字十分重要,文字中包含的内涵也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插图,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就不会特别的深刻而到位。学生合理的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预习文章,就能达到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中就附有一幅插图,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来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童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预习这篇文章时,自然会感觉不是特别顺手。学生在预习时配合《童趣》中的插图,相对于不配合插图来说,能更准确的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出自大師之手的插图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能让学生化难为易,由深入浅,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
由此可见,插图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能通过插图较为精准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助于学生吸收难度程度不高的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插图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只是单纯的解释词语的用法和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讲的越多,讲的有时候都口干舌燥,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有时候还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如果将插图配合在课堂的讲解中,就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也能让学生听的更有意思。教师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干讲,不光自己讲的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
例如,在课文《紫藤萝瀑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插图,让学生在听讲之前先了解紫藤萝的基本生长状态,就能理解作者在课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的紫藤萝到底是什么样子。同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景物顺序的时候,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插图,学生就可以知道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用的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同时学生也理解了写景的顺序。在这篇课文中,学生不光能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也能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明白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往往也是在写情。
教师要合理的在课堂中利用插图,首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参加到课堂中来。其次,这种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长期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插图观察到各种各样的道理与哲理,观察与理解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遇到看图写作类型的写作专题,但是学生观察插图的能力同样很重要。学生如果培养出了观察插图的能力,那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有意思的东西,也会习惯性的去观察,去思考。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有效果的,但是一旦学生培养出观察能力,这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带着学生一块儿观察插图,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自行观察。也要教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插图是文章中某一个静止的瞬间,要想通过插图理解文章,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插图进行二次形象。
教师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光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理解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生活,进行文学创作。语文本来就是一个感性的学科,想象力和创造力异常的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结语: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出现,教师的选择余地也变得越来越大,学生吸收知识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实践证明,课本插图,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努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当前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足存在的不同与对策分析. 韩敏亚. 中学时代. 2014年02期
作者简介:刘立军(1969.7—),男,本科,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