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前景二则浅谈

2015-08-06 11:09:40莫征宇
魅力中国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人声播音主持主播

莫征宇

摘要:截至2018年初,我国已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共201所,距1998年已50倍。在这背后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盲目扩招和一定时期内市场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所需而导致。但随着“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主播的职业门槛在今天已经降到了“零”点;大数据和“云端”智能的联系,使得有声语言艺术化表达简单得只是一个程序的事情。我们无法逾越时代的进程,故本文仅抒己见浅谈高校播主专业发展危机二则。

关键字:播音主持;入职门槛;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学科融合

“2016年,Google实验室开发出用嘴和呼吸系统发出的“非演说”声音的仿生系统——“WaveNet”,该系统通过交互式神经网络可以生成逼真于真人的语音波形数据。”

“2016年末,在Adobe 公司创新产品用户大会上,工程师现场演示了一款可以让用户如同文本一般编辑口语音频的应用程序——“VoCo”。

“VoCo” 可以将音频像图像一样分割成单独的元素,只需要给它一段 20 分钟的人声,它就能分析出人声中的元素,然后用户只需要打字输入内容,它就能根据这段人声中的信息再进行还原。目前,“VoCo”对于人声的修改已经到了 以假乱真 的程度。”【1】

“2018年1月18日,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在京首映。这是世界上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声完成配音的大型纪录片,节目解说全程由人工智能配音。”(注: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2】

前景一:上世纪60年代,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始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创办初衷是培养“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网络还未普及,自媒体尚未问世的年代里,作为“主播”身份的个体掌握着不可撼动的话语权,官营媒体对这类职业的准入条件也牢牢地把握着尺度。但随着“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以原始博客为平台的“自媒体”搭着网络这股潮流自成一系。从最初的“知名博主”到“微博大咖”;从“全民娱乐”和“网络主播”,时间仅用了5年。这五年(2008-2013),是中国“互联网”时代风起云涌的5年,却也是播音主持专业继续扩招的5年。

在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以独立学科开设专门课程,授以张颂老师主编丛书“中国播音学”为理论基础,配合“文艺作品演播”“即兴口语表达”“广播电视制作”的等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播音主持专业论其本身学术根基显不如其他专业深固,它的设立和我国独特的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科及媒介创新融合进程的发展,部分传统学科因诸多方面原因正面临着被融合或取消的生存风险。就全局而言学科融合推动着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就专业本身而言却是一次次被兼并的风险。播音主持专业处于社会学和文学两大学科的交集领域,它的诞生本就集成了除这两大学科外诸家学问的精华,曾经在教育界中用过“杂家”一称来定义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但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初在“党性”原则上的“传声筒”们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专业理论研究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桎梏等。“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设想,某日主持人一职可能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担任”【3】,无论从思维反应,知识储备,还是错误几率等,恐都不是任何“科班”学生所能相比。这样的未来已经离我们不远,今年4月,日本人工智能机器人“Erica”将成为日本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它的创造者石黑浩教授表示,“Erica”很快将会有独立意識。主播之所以在目前是不可替代的专业,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他自然生命,但我们唯一引以自豪的特性若被“人工智能”代替,未来播音主持专业是否还能独立开设下去。相比同时代的新闻学,该专业课程的设定可融合大部分播音主持学科内容,而播音主持专业若能继续前行或许仅能以定制培养形式,为社会某阶段刚需的顶层领域提供服务,小众化且艰难生存的未来或许离我们不再遥远。

前景二:互联网时代,为所有无差别的个体提供了一个零门槛的可视化自我营销平台,“主播”的概念早已不只是“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传播的创作主体”,当它被线上消费时,“专业”便不再是的入职主播行业的基础条件。经济的发展,使得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被这架马车抛弃,无论是安全感的获得还是成就感的体现,普通个体都能轻易的在这个平台上捞到第一桶金。“或许我们应该质疑这个时代对美的选拔标准,因为它以变得比已让任何时代都复杂多样”【4】。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播音主持教育实践由于长期和社会脱节(主要指综合类院校)加之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仍闭门造车的以声、台、行、表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准则,经过四年本科教育后再将我们的专业学生统一输送给社会成为就业浪潮中的水花。但和时代潮流相比之,我们专业看重的一切不可动摇的真理在网络主播中则不具约束。笔者认为,在大众审美畸形化的今天,一切可视化的信息传播形式都很正常。在如此的今天,我国高校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即便不担心会被未来取代,是否也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毕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才可保在播音主持专业平台上培养出的万千学子不被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AI应用:Adobe VoCo语音模仿系统

http://www.smarthey.com/Index/detail/id/4471.html 2016-11

[2]《创新中国》首映式在京举行 人工智能焕活经典声音

http://tech.sina.com.cn/d/i/2018-01-18/doc-ifyquptv7667429.shtml 2018-1

[3]《人工智能时代》(美)杰瑞·卡普兰|译者:李盼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出版 81页

[4]《娱乐至死》尼尔·波茨曼著 中信出版集 2015年出版 11页

猜你喜欢
人声播音主持主播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24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爱乐之城
民主(2017年3期)2017-05-12 09:48:52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20:52
播音发声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及矫正方法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18:47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