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梅
摘要:探索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本文首先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探索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有效融合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小学数学中亦不例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中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制约。由于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匮乏和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导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无法真正相融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先进教育理念难以融入到教学中,更谈不上创新教育,只有从根本上变革教育理念和方法,方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二)对信息技术的价值理解不够全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绝不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理解比较片面,理解片面直接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然而,教师却忽视了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专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化资源与环境不够丰富有效
对于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大多数学校只是注重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软件资源地投入。学校的信息化资源不能被很好利用,资源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缺少针对性。网络资源没有做到统一规划,优秀教学资源匮乏、种类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化抽象为直观,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够完善和成熟,对数学中的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用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不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兴趣全无,对学习数学有着阻碍的作用。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好地互动。
(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育改革以来,信息技术被大力提倡并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合理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实现高效课堂。
(三)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孩子的创造力主要来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只要在其学习与生活中适宜启发,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孩子自己设计学习情境、绘制图形等均可开拓学生思维,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给孩子提供创作的机会,学生参与创作过程中,主动观察、思考、归纳、分析,感受数学的奥秘,激发学习数学欲望,同时培养孩子创造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特点,分析学生实际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能盲目融入信息技术,需要针对性的分析教学中的需求,从而优化教学。
(一)优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ARCS”动机模型认为,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出教学开始前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性。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上适时的再现学生熟悉的情境非常必要。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益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积极地探究心向,達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从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设计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亦逐渐养成用一种数学的眼光去对待生活,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质的变化。
(二)资源共享,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内外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网络资源共享以及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索学习,教师合理利用信息化网络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开拓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复习。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及时评价与反馈,增加学习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教与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合理利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出台后,课堂教学虽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学重难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难接受。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它阐明了观察、实践的重要性。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例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有“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点,教师运用Scratch制作出色彩鲜明的动态图形缓慢移动,移一个格让学生数一格。很快学生掌握了平移的特点。通过动态演示找到平移的方法,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不论怎样将图形变化,学生都能给出准确答案。
四、结语
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教育信息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的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融合创新”的真正意义,不断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将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对于构建和谐快乐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爱龙.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9):128
[2]于晓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