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普遍的现代社会,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显得特别重要,其能力已成为现人际交往能力,应是一个重要任务。鉴于此,在高一开展了课前演讲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收获很大。
课前演讲时间短(一般不超5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切实提高学生水平,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克服学生的怯场畏惧情绪
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有怯场行为,演讲时过度紧张,还有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差异,为帮助同学做到提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提高演讲质量,把握好演讲内容关,具体做法是本周要审阅下周演讲同学的稿子,进行审稿,并及时进行指导,经过修改并进行量化得分,作为总分的一项。
二、严格遵守教学规律,结合模块教学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演讲主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的教材容量也不小,课时安排还很紧,在安排演讲时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例如,为配合必修1现代诗歌鉴赏,安排了诗歌鉴赏的主题;为配合新闻和报告文学模块,确定时事评论等课前演讲;为配合必修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确立了走进文学名著、走进历史人物的课前演讲;主题。
三、创设和谐环境,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的年龄 特点决定他们自尊心强,要面子等心理特点。所以在点评时要创设宽松的氛围,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在点评时要抛砖引玉,带头点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演讲中还要注意演讲场景的调控。一是气氛调节:主要防止学生在点评和提问时有太片面太过激的言辞。二是时间的掌控,在适当的时候对时间作善意的提醒,不能影响后面课堂的规划。注意在点评规定范围只就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适当评价。
课前演讲开展一学期以来,学生感觉都有很大的收获。总结起来主要是这种演讲形式新颖,参与面广,人人都是参与者,另外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实效。具体来说:
(一)学生收集、整理、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提高了
例如在“历史人物之曹操”中,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查找资料,甚至有一部分同学阅读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有的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精彩片段,有的同学还拜读了陈寿的《三国志》。他们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明确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明确有的历史人物是有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也明确了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的最大区别。在学习《短歌行》时,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用鲍国安音频演唱《短歌行》,而舍弃视频,要展开想象,最后在和视频做对比,感受心中的曹操和鲍国安塑造的曹操的相同和不同。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语文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锻炼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勇气
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有怯场心理,也不愿在众人面前发言,演讲对他们是挑战也是机遇,给了一个交往的平台,锻炼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告诉他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关键之一,一定要好好加以培养和锻炼。
(三)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前演讲,当场点评,当场打分,当场接受其他同学提问,为了不居于人后,巧设心思,互通有无,还有的同学自发形成互助组进行彩排和指導,互动良好。又由于演讲将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和点评,这样就会形成各种观点的交锋,使一些偏激,一些片面的观点得 以修正。尤其对历史人物、时事评论,要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四)鼓励写演讲后记,不但锻炼了文笔,还学会了总结经验
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同学在后记中这样写道:那天终于来了,我对自己说“不可以害怕,不可以怯场……我下次不会再害怕了,下次会更流利,就算为了同学的掌声,为了我自己吧,下次我一定要做得很好很好……
以上仅仅是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对学生口语表达课前演讲的初步探索,很不成熟,需要许多完善和加强的地方,课前演讲计划还要循序渐进开展下去,要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根据演讲者的个性差异而进行灵活处理,给每个同学展示最佳自我的机会,给胆小者以勇气,给偏激者以纠正,给优秀者以点拨。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课题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师生共同荡起自信的桨,扬起热情的帆,在语文的世界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