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结
摘要: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分文章七分读”,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学者、教师都很重视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也被人认为是语文课堂标志性的现象。优秀的诗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需要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朗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高中如何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有声的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通过朗读感知语言之旋律美
语言是美丽的,语言因其美丽才有魅力,语文教学的本务就是教学生学好语言,掌握母语的表达艺术。要想让学生钟情于语言,心甘情愿地跟着我们语文教师学好语言,就要通过朗读,让他们充分品味和感受到语言的美。
通过朗读把握语句节奏,掌握好语句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和谐的旋律之美。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进行表达,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中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来表达的,语调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通过朗读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语言的旋律之美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情感和性情上美的熏陶。
古诗词的语言特别富有节奏感、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朗读的方法,在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旋律里,把诗词中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说,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着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百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者的头脑里回响起来。”这话就是在强调语言是具有旋律美的。所谓语言的旋律美,指语言的长短、骈散、节奏、韵律等都在为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的,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高度和谐统一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陶醉。作为一篇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写成的文章,读来自然是节奏感和音韵感极强的。
二、通过朗读感受形象之美
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巧妙地运用音节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语文教材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境、优美场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跃然眼前。
三、通过朗读体验情感之美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言课程资源中审美教育的核心,可以叩开渴望成才的心灵之门。人的情感培养主要不是依靠说理,而是依靠人类情感的传递,人总是从前人的情感中汲取养分。阅读是传递、培养感情的重要途径,对读者进行情感的陶冶是阅读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叩击读者的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语文教材传达的就是极为丰富的情感意蕴,情感的渗透甚至心灵的震撼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极致。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与作者亲切交流,与文本深入对话,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对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的共鸣,从而体会教材的情感美。
四、通过朗读联想意境之美
鲁迅先生说“音美以感耳”,说明朗读能调动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特别是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读来节奏舒缓,又有几分沉郁,令人不由自主地就进入到那月下荷塘恬静、朦胧、优美的意境之中了。如何让学生领略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美景,感受那月下荷塘恬静、朦胧、优美的意境呢?我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美词美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学生脑海里那份宁静柔美的意境是从这些地方品味到的:“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零星”要读得轻柔,“袅娜”要读得轻快,“羞涩”要读得缓慢,“星星”要快活,“美人”要高兴……还有一位学生说:“总的来说要轻要静,因为四周很安静,而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的心里也一定很静。”从学生整齐而又轻柔的朗读中,从他们那期盼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一定看到了一个比作者看到的更美好的意境。
总之,在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推进新课程的大好时光里,吹响朗读教学的号角,组织学生朗读,一方面使之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 ,另一方面使之获得语言的畅达美感。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见情,披文入情,引导学生对那些表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细细思考、品味赏析,再由文及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把握作者的感情脉博,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效应,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