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初中生物教学初探

2015-08-06 11:09:40唐艳武
魅力中国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课改初中生物教学

唐艳武

摘要:生物工程作为本世纪的三大热点之一,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初中生物科学教育。所以重视初中生物学科教育,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中的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有几点想法。

关键词:课改;初中生物;教学

一、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

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其真正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其自己的实践和情感、体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学生才能进入积极自主的思维状态中去。我校为实现高效课堂,推行创建学习小组的教学活动为我校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极大的便利。

我所教的七、八年级几个班级,各班均已创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设有正、副两位组长。小组组员的选择本着平衡性、差异性、互补性三个原则,考虑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男生女生比例协调,进行优化综合,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学习环节中,一定要清楚明确地布置学习任务,要做到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小组团队意识的培养,突出小组自主、合作的核心。为了在教学中能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有意识的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不要让小组合作匆匆而过。特别是教师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打断孩子们围绕着任务要求进行的热烈讨论,这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打断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从而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课堂评价与奖励也不容忽视,适当的评价与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不可估量的正能量。

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生物一向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为生物中的知识点非常的多且杂,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养成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为重。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挥。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规律性,增强预设性,避免盲目性,有的放矢地设计好教学程序,从而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归纳知识。教师在关键、难点处适时、适当的、巧妙的点拨,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一课中关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讲解时,我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时间鼓励各学习小组先在组内探讨,然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本组结论分享给全班学生,最后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总合归纳出:糖脂蛋,水盐素,六类营养要记住;谷豆食糖马铃薯,核桃花生加猪油,奶蛋鱼肉和黄豆,提供能量主要物;水盐素,量不足,邮现问题很多处;钙铁锌,又碘磷,缺铁吃肝治血贫,大人脖肿小孩傻,那是因为缺碘啦;缺A眼睛怕天黑,缺B容易得脚气,缺C坏血很容易,缺D缺钙一样地。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认知,才会真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确立学生主体性,把讲台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受教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我在讲授课程时就尝试着在课堂上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老师”。例如在讲授“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我放手让学生展示。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由此我开设了一堂学生展示课。本着人人均可参加、自愿参加的原则,在课前征集“小老师”,学生们踊跃地报名。选出的“小老师”提前与教师共同备课,进行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由“小老师”领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完成教学内容。在整节课中,知识点的讲解、提出问题与探究、归纳和整合知识点、反馈目标及评价,都主要由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完成。讲台前的“小老师”态度认真,吐字清晰,表达准确有条理,不忸怩怯场,与平时课堂上被提问时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等状态完全不同,焕发了新的光彩,展现了不同的面貌。

让笔者惊喜的是,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精心制作课件,并撰写讲课稿,然后上臺讲课,不仅让学生增强了课堂的主体意识,还训练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这种脑、手、口的结合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把讲台还给学生,其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讲一堂课,更为重要的是这能让学生把在课外所看所听所学到的生物知识活用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以此能达到传播生物科学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人得到充分发展。这就决定生物教学应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猜你喜欢
课改初中生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国培护我再度桃李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7:30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