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继芸
摘要:环境是教育的“隐形课程”,而安全、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宽松、民主、关爱的精神环境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幼儿在环境中去观察、探索、创造,寻找快乐,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以环境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丰富幼儿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多元环境;促进;成长
在教育中,环境创设属于“隐形课程”,它是丰富多彩的、具有立体感和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教师应引导幼儿能够自己观察探索和创造,愉快、充实的度过每一天,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激发出潜在的智慧,最大程度发挥环境所具有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营造安全、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活动。
幼儿环境中的设备设施要以安全为第一,保证幼儿的安全同时,幼儿才会更加放心大胆的去玩耍和活动。我们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桌椅、门窗、玩具、公共设施,还应考虑幼儿活动的场所适宜性,如幼儿园内的地面建议铺设草坪或软性地砖,鼓励幼儿放心进行运动,如跑、跳、爬等,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才会得到逐步的提高。此外,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应将教室的把手更换成单柄,小班使用水龙头開关等等,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环境应是开放的、丰富的,幼儿才能自由地选择,自主地进入,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活动室内的区域设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娃娃家、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读书区等,材料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材料丰富并且及时更新。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布局,设置玩沙区、戏水区、攀爬区、种植区等各类较大活动区域,室内外相得益彰,以开放的活动场所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营造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学习。
(一)环境的创设要鼓励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环境创设活动中,应做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才能培养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融入到环境创设中去。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身心发展对来自外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例如:在春天即将到来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春天的景象,再组织他们共同布置,有的孩子自己制作春天的花朵;有的自己动手剪树叶;有的动手搓柳条等等。再如:过新年时,可以借鉴圣诞节的做法,在圣诞树上挂满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新年礼物等等,也可以用橡皮泥和糖纸做成糖果。孩子们做的成品虽不精致,有的甚至粗糙可笑,但这些却都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及心愿。
(二)环境的创设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
环境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创设环境过程中的关键。在墙饰的创设上,要真正做到墙饰与幼儿的对话;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要使幼儿能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例如,在进行“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方案时,孩子们对运动时的身体姿势把握不够,教师就引导幼儿每人做了一个四肢可以随便摆弄的小人,布置在主墙饰上,幼儿利用课间或者游戏的时间充分地去摆弄小人,很容易就掌握了不同运动时身体姿势的变化。又如,为了让大班幼儿较快地掌握撕四方连续图案的技能,教师有意识地在撕纸角中提供了一些四方连续图案的图谱和模具,让幼儿在观察图谱和操作模具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撕这一图案的方法。
三、营造宽松、民主、关爱的精神环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建立成人和幼儿之间民主、平等、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这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同伴的关心、重视和接纳,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大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尝试做任何事情。如:幼儿刚进入小班,是从家庭到幼儿园,人生进入社会环境的第一步,从开始只会用哭闹表达自己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胆小不愿开口说话,教师需要用母亲般的关爱,来敏锐的观察、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情绪、行为、态度,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仔细的分析,孩子为什么哭诉?是否要表述什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做到疏导要具有针对性,给予充分的包容、理解和帮助,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根本,真正的使幼儿融入到环境中去。
心理需求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幼儿生病,教师除了积极的关心外,还应想办法让其他孩子也能关心这位生病的孩子。例如:教师可将生病幼儿的名字及电话贴在教师的墙上,再挂一个小“爱心箱”,引导其他幼儿去关心和关注他人,孩子们抄下电话号码,打电话去关心同伴,并且请爸爸妈妈帮忙写一些爱心问候的卡片,投在“爱心箱”里,老师带领孩子将“爱心箱”里的卡片通过信封邮寄出去,表达全班小朋友的关心和思念,爱心卡把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了被关爱的愉快。孩子们就会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阿姨和小朋友。
四、多元环境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应配合做到以下几点:(1)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不论在学习还是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幼儿合理性的要求尽量满足;(2)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之间充分交往,自由探索和实践。(3)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4)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犯错误时,教师应及时了解,适当点拨,并给予帮助。(5)当幼儿有自己想法并想表达或发挥出来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6)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想法不适当或错误时,教师不能制止呵斥,应引导幼儿并给予包容理解;(7)当幼儿出现新的想法或思维时,教师应敏锐捕捉并给予扶持。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为幼儿提供宽松、愉快、积极、自主的游戏、生活、学习环境和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才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7
[3] 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金梅 谈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5] 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