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方式的几点研究

2015-08-06 11:18:22武艳梅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学

武艳梅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落实《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高课堂实效,一直是教师们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本从讨论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以及讲故事四个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活动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教学活动方式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其中,课程具有活动性特征是本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来体验、感悟,从而形成知识建构。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活动方式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指定或者随机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讨论活动不仅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红领巾胸前飘》一课中设计了名为:快乐金点子征集的讨论活动。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为学校少先队活动想出好的建议,并记录在金点子卡上。然后采用召开小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金点子。通过小组讨论的出谋划策,再到召开记者招待会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少先队集体中的一员,应当为班级红领巾活动献计献策,并使他们初步具有了主人翁责任感。

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亦有利于喚起其参与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积极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类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红领巾胸前飘》一课中设计了名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利用课件展示:(1)遇到难题怎么办?(2)多找了钱怎么办?(3)忘记做作业怎么办?(4)看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怎么办?(5)游戏中有了和小同学的冲突怎么办?(6)答应别人的事却做不了怎么办?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少先队员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然后由小组成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表演出来。这种活动方式不仅比传统单纯授课式教学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同时也营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儿童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以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贯穿在其中的教学。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有用的。与生活中的“游戏”相比,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更加强调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任务,二者都注重激发参与兴趣和挑战自我的欲望,都注重合作学习,都注重活动体验。设计课堂教学游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游戏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可以实现有意义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设计了名为:看一看、听一听、猜一猜的活动。通过播放课件,请学生听鸵鸟、壁虎、百灵鸟、小猫、大象、熊猫的声音或动物特点相关介绍,猜出动物的名称。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来。

四、讲故事

曾记得一位名家这样说过:故事像一只神鸟,让孩子们骑在背上,然后张开彩色的翅膀飞向一个广阔新鲜而神奇的天地。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得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故事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设计了名为:明明和小鸟的故事这一活动。这个故事 我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看完通过让学生思考:明明也想和小鸟交朋友,可为什么却把它放走了呢?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家养有小动物吗?或你在动物园里看到过什么动物?你和它们之间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要和动物成为真正的好朋友,需要了解、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对待动物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初步明确了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品德与生活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是开放性的课程,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类型。例如:讨论、调查、情景模拟、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8:09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7:51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