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文
摘要:在初中思品课学习中,学生鲜有主动探索的热情,这极大影响着思品课教学以及初中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品;自主学习;抑制
在初中思品课学习中,学生鲜有主动探索的热情,这极大影响着思品课教学以及初中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着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什么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一、抑制初中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因素
抑制初中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从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是影响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学中教师急于求成所进行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和机械式地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题海战”,使学生逐渐习惯了饭来张口的学习模式,如此循环往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热情之火也就逐渐熄灭。
其次,学生主观上自我调适能力薄弱也是影响自主学习热情的因素。在现今的教学中,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忽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导致学生不能用平常心去理解得失,在碰到暂时困难和挫折时或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不会进行心理调适,从而严重影响学习热情的迸发。
再次,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简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研究学情,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考虑学生个性,不考虑学习的内容规律,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时候自然也就不再考虑客观实际而选择合适的多样的学习方法,只是埋头赶作业和死读书了。试想在如此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下,又怎能点燃学习的热情。
从学校层面上看,首先,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因为初中思品是中考学科,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量针对考试的条框的教学,一些教条式的答题方法和思考模式让学生们对思品课失去兴趣,更别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了。
其次,思品课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能力倾向,并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课堂实施以老师口若悬河,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学生没有感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
再次,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的课堂,老师要注意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耳听,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讨论的主体、交流的主体,但民主化课堂建设并不容易。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熱情。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对策
(一)以教助学,激发学习热情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思品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要使初中思品课堂充满活力,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学生才愿意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一定要更新。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帮助和辅导,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来自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思品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在体验中成长
思品课作为社会功能学科,必须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新课程下的思品学科必须联系社会大环境的实际,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让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再有针对性地列举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思品老师可以用的方式是在每堂课的开始请学生进行三分钟时政新闻评讲,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关心社会,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同时,必须联系学生实际,包括思想实际、年龄实际、心理实际、知识能力实际等。教师应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联系课堂知识和社会热点加以分析说明。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只有真正地联系学生实际了,才能有效贴近学生,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唤醒他们沉睡的学习热情。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有条件的还要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景,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三)坚持三育,培养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德智心三育的统一,心育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德育和智育的开展,直接影响培养健全人格目标的最终实现,当然也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开展心育活动的途径有很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是一种有效途径。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应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的个性品质来影响学生。教师通过交流可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预防不健康心理,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完整的人格。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学习思品学科的热情,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是主力军,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着社会、家庭与学校,连接着教师与学生,联系着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涉及国家的制度政策与学校的主导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