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感受经典

2015-08-06 11:09:40闫君和
魅力中国 2015年32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闫君和

摘要:语文阅读中转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以及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充实,因此应该重视语文文本对于学生人文内涵的熏陶及精神领悟的充实,让学生能够从语文文本内容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加强学生回归语文文本,合理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设计,让学生切实体会语文文本的价值内涵,丰富语文体验,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讀指导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走进文本;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重视合理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一)重视语文名著阅读素养培养

想要合理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名著文本,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语文阅读素养是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能力和语文阅读中掌握知识、体会文本思想情感和熟悉写作习惯等技巧,同时能够从文本中培养灵敏的思维品质、逐步建立健全品德修养与学习行为习惯等【1】。同时,语文阅读素养能够体现学生在“阅读的价值取向、基本的阅读技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从阅读中掌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能力,当学生有了基础的语文阅读素养,那么就会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同时,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果从小就具有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那么对于以后的学习,以及从事文学方面的发展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方式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与当前,更是为了学生以后的长久发展而进行的。

(二)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文本体验感

语文体验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价值,体会文本的情感走向,这也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语文体验中,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导入文本情景,让学生处于文本中的角色所面临的问题时该怎样处理的体验【2】。例如,我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编纂的《红楼梦》,其之所以称之为名著,与其他三个文学作品一同被人们誉为经典中的经典,不仅是因为不经《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情节生动,更是因为这个作品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读者在拜读这部经典著作的同时能够了解当时社会中美好与丑恶的东西,从而引发爱与恨的情感共鸣。这部作品写于十八世纪的清朝乾隆时期,那时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腐朽不堪,清朝将要灭亡的迹象已经开始显露,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红楼梦》中对贾府由人丁兴旺,家财万贯到门庭衰败,人去楼空的描写,正是当时动荡的现实社会的缩影。由此看来,教师在讲课本内容之前对文章背景的渗透也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赏析作品本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曹雪芹在写作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从文本中探究出多读书的价值内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本。

二、关注阅读“三环节”,感受经典名著之妙

(一)课前以导学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中,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导学案在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的同时,也能够从侧面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所以教师想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走进文本,就需要针对导学案做出特别的教学设计【3】。例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那一个建设祖国的饱满热情的岁月,诞生了一批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林海雪原》是最典型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内含有优秀的文学素材以及相当强的时代特征感。该书受到了广泛群众的争相阅读,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在当下时代,由于价值理念的转变,其中有一些精神随着时代发生了新的元素融合。其鲜明特征一般是作品中的人物饱含积极向上的、建设祖国的热情,满腔的爱国情怀、嫉恶如仇,而且智勇双全等等。在这里面是作品中主要宣扬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以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为原型进行故事架构,在人物故事的叙述风格中体现出爱国情意。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在对该书籍进行课外导读时,以导学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预习,课堂效果明显,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升。

(二)课堂引导学生深度走进文本

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文本有了基础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讲评中引导学生深度走进文本,汲取文本的价值内涵。在课堂讲评中,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例如,以《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是一个长篇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虽然所有的学生都已经看过电视剧或是动画片,但是没有阅读过原著。《西游记》共有一百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写了师徒四人艰难的取经路【4】。做出课堂教学计划,计划也可以因人而异,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安排时间为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教师在课堂点评中还应该抓住好切入点,就在之前说的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西游记》的民间故事,应该在点评到对应段落时提出,这样将学生的关注点导入到名著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名著本身。

(三)课后帮助学生回味名著,自觉精读文本

学生往往在课堂学习过著作过后,便不会再去理会文本,那么就会走进文本又远离文本,导致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效率不高,所以要提高学生走进文本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在课后练习中加入一些文本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回味和体会文本,避免学生在课外又远离文本,通过长久的练习,学生也就培养了在阅读时走进文本的习惯,提高了名著阅读效果。

三、结束语

语文学习中名著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初中生由于受到基础知识及年龄的限制,往往在语文阅读中会脱离名著本意,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加强培养学生体悟名著背后的主旨内涵,或许想要学生在一时之间培养出走进名著的意识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长久的教学依然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飞.走近名著,熟读经典——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9):59

[2]张玲.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以《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为例[J].语文知识,2016(03):15-17

[3]蔡晓平.让语文之花在课外阅读中绽放[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8):26

[4]张忠林.走近名著,熟读经典——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2):54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