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摘要: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自由挥洒。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转变教学;方法;理念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还是化学学科的任务。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素质教育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 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向45分钟要效益。45分钟效益的衡量标准,绝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新一轮的课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必须是一桶时时更新的活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道理:教师如果博学多才,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了解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所渴望的博学、幽默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与以往的教材不同,苏教版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等。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当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符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四、做好观察、实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发现、探索和验证事物最重要的手段。探索性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亲身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授过程中笔者常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试验,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并用实验来论证其假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讨论若自己是科学家,打算如何探讨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假设,在充分讨论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结论。这样,把传统的”看一步做一步”的实验方法转变为“一边想一边做”,较大程度地排除了一般学生实验在操作和结果上的局限性,而且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一动机蕴藏着强大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升华和拓展,把已有的知识变“活”,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发掘学生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21世纪”的课堂将是多媒体的课堂
因此,中學化学教学必须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对于原理复杂、抽象性强的知识点,我们可制成课件,再现或模拟其形成过程、增强动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在教学的复习阶段,针对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其内容,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尝试和体会,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总之、着眼于21世纪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立场,注重化学课教学中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高中化学课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力求在教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