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建设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一种社会公共信息资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社会公众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现实意义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社会基础工作,具有存储和提供信息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档案机构应本着服务民生的目的,不断完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让社会公众切实享受到新时期档案建设的最新成果。因此,服务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范畴,提高档案服务民生的能力,就具有了现实意义。一是服务民生可以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加强档案服务民生能力建设,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建立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推进档案资料的编辑和编研工作,都对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档案馆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档案部门利用这一实践平台,进一步收集有用信息,强化档案馆对馆藏信息的处理及服务能力。二是服务民生可以拓宽档案工作的视野。服务民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理念、新目标,在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将工作的触角主动融入民生领域,自觉服务民生,是全体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这就拓宽了档案工作的视野。三是服务民生可以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价值。民生服务好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可度及支持度就会随之提高,这样,有利于档案部门社会地位和价值,以及档案工作者从业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档案要发展,必须走民生之路,档案必须走出政府机关的深宅大院,进入寻常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这是档案工作发展、档案事业繁荣的必由之路。
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难点
(一)档案馆藏内容不丰富不能够满足服务民生的广泛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正由单一为维护权益的凭据性利用,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分享,这就要求档案资源体系的覆盖面更全面、更广泛,为更多的需求者提供服务。目前,大多数档案馆所接收的多是机关团体文书档案,造成馆藏档案门类不全、结构失衡、数量偏少,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广泛利用档案的需求。
(二)档案的分散管理不利于更好地服务民生
传统的档案工作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档案是被分散保管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在社会公众利用档案需求日益多元化、利用途径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档案分散管理与社会公众集中利用就成为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矛盾。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社会公众信息化的利用需求相距甚远
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和方式。社会公众依据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档案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则相对迟缓。目前的信息化大多只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而并不能够提高整体档案的信息化水平,不能很好地按照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大数据精准服务的目标尚有不小距离,难以达到那种人人、人机以及机机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对信息资源的原始数据传播,与社会公众利息化的利用需求相距甚远。
三、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覆盖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民生档案与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是社会公众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始凭证。档案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规范民生档案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生档案工作的领域在不断扩大,种类日益增多,比如常见的有学籍档案、房地产档案、个人贷款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就业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宗教档案等等,当前应重点抓好社保、医保、教育、林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登记、环境检测评估等新型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好民生档案的服务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民生档案作为档案馆藏资源的重要部分来抓。重视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价值,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新理念、新认识,把加强民生档案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合理部署,统一规划,加强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部门要深入有关行业和部门,做好民生档案的调查和登记工作,界定各行业和各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的种类和状态,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档案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的法规体系。三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加强民生档案业务建设。档案馆和民生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业务标准,强化业务建设,加强民生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依据政府相关规章制度,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纳入本单位信息公开的范围;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将民生档案纳入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归档,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完善民生档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范管理各类民生档案。
(二)创新民生档案的利用方式,确保民生档案为社会公众服务
改变过去重单位、轻个人,重业务、轻民生的档案利用做法,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重”的利用观念,把所有涉及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档案优先提供给人民群众利用,使档案的利用体系能够便捷高效地服务民生。一是不断完善档案资源体系,通过构建档案工作环节价值链将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细节变成工作重点,把过去档案管理单一的存储和查询转变为对民生档案管理内在资源的有机整合,提炼各类档案中的有效民生信息,为民生档案信息利用进行资源储备。二是认真梳理档案馆现实有利用价值的民生档案信息,摸清馆藏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鉴定及开放步伐,为使民生档案及时服务人民群众打下良好基础。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发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如编制各种民生档案的专题目录、汇编政府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利用新闻媒体和档案网站宣传介绍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等手段,有效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并服务民生。
(三)加快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搭建有利于服务民生的信息服务平台
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提供网上在线查询利用服务。一是争取有力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开发适用于民生档案信息加工处理的软件,建立完善民生档案信息管理及利用系统,抓好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二是从民生档案电子数据库整合入手,整合同一地区各档案馆民生档案电子数据,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整合各涉民部门民生档案数据,加快民生档案的鉴定开放工作,优先编制民生档案专题目录,优先建设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民生档案交流与共享平台,为最终建立民生檔案数据公共利用平台打下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场所的功能,主动提供已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民生档案信息,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