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吟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自安然、世通以及国内银广夏、郑百文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以来,人们发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制度的巨大缺陷,内部控制问题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担负着纠错防弊、保证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持续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2010年,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也发表讲话,“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说明我国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始从内部控制方面探究。
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文件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文件。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所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由五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Robert.c.Higgins)与詹姆斯·范霍恩(James.C.Van Horne)的贡献最为突出。罗伯特·希金斯建立了可持续增长模型开创了从定量角度研究企业增长问题的先河,构建了可持续增长静态模型。其模型基于的基本思想是,在公司没有改变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情况下,一个公司销售的增长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增加,而公司资产的增加则取决于股东权益的增长率。詹姆斯·范霍恩(James.C.Van Horne)在罗伯特·希金斯的定义基础上发展了可持续增长率,强调可持续增长率是计划问题,而不是事后分析。范霍恩教授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分别建立了财务可持续增长率的稳态模型和动态非均衡模型。
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内部控制是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股份公司的发展壮大。内部控制的“内部”不单是指企业内部独立流程,还包括企业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的内外衔接流程。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问题,还有助于改善企业与外部相关方的关系(王军,2010)。“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服从监管部门的监管需要,更是企业内生需要”(刘玉廷,2010)。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率,防范和发现企业内外部面临的风险,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从经营业绩、战略目标、企业决策管理能力和利益相关者这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经营业绩直观反映由企业经营活动而带来的整体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经营业绩越好,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业绩主要受内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内部治理环境的优化,从而提高经营业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战略目标的要求,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目标的基础上加入战略目标,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重点,有效识别防范各种风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企业决策管理能力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公司治理结构是战略决策有效性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如股权集中度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独立董事独立性越强越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股东、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都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已纳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设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长期来看能树立企业形象,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实施内部控制,不能以伤害公司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目前内部监督缺陷是因为内部审计职能不健全,虽然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仍存在着审计职能定位模糊、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等情况,影响了企业对公司财务真实性和可靠性审查。
我国国有股控股公司中大股东控股现象比较严重。中大股东控股容易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侵害形成集权,不利于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会产生巨额损失。
目前国内两职合一现象较为严重常见,内部人控制严重,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使企业的资源难以进行整体调配和分配,影响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
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是内部审计缺陷的主要原因,所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体系。建立独立有效的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工合理设置,形成岗位、部门互相牵制的格局。
公司可以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外国企业资本等非国有资本到本公司中,使公司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缩减大股东股权集权。
独立董事的出现就是针对内部控制问题,通过引入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形成制衡,增强了董事会对经理人和大股东的独立性和监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然而,独立董事的引入也带来了收益和成本,衍生出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高内部控制有效行使,可以建立独董激励机制,如分配独董公司股票,使他们能分摊利润并承担风险,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努力改善公司经营管理。
[1]苏冬蔚,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5(01):106-116.
[2]丁新,卢楠.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范霍恩可持续增长模型.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9):99-104.
[3]李敏,薄建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初探.会计之友.2013(01):84-85.
[4]王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联合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国会计报.2010-7-23(2).
[5]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