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梦嘉 杨丽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满足居民投资低风险的同时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了各种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推出,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也为银行开创了新的收入来源。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据普益财富发布的2014年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2014年度,我国共有34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79051款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估计为100.5万亿元,无论是数量或是规模都延续了往年的高增长态势。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自主设计并出售,按照合同事先的约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相应金融市场,并在一定时期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资金提供者的一种投资产品。本文将从收益方式、投资方向、预期收益率、期限结构、发行币种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同质化。
根据理财产品收益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非保本型、保本浮动型和保本固定型三大类。
本文收集2010年到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不同收益方式的理财产品数量,从这五年数据中,发现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型为主,特别是2013年推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31208款,占理财产品的70.14%。由此从收益方式的角度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具有同质化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于股票、债券、信贷资产、利率、汇率等标的资产,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资产单一,因此,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来源总是相近的。具体而言,分为利率类、混合投资类、融资类和结构性产品。结合2014年数据,利率类产品占53.08%,增长5.55%;混合投资类产品占42.26%,融资类产品有所下降,仅占0.27%;结构性产品占比上升0.2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以利率类和混合类产品为主,其投资方向具有同质化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资标的资产市场的情况、理财产品设计的收益风险结构
以及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能力决定。按照惯例,将收益率划分为(0,2%],(2%,3%],(3%,5%],(5%,8%],(8%,+∞]等五档。根据2014年具体的收益率分布,我们发现收益率大多聚集于5%~8%区间内,占比72.13%;其次聚集于3%~5%,占比25.33%;收益率大于8%的产品仅占比0.62%。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在预期收益率方面也具有同质化趋势。
产品的期限越长,未知的风险越多,对于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能力要求越严格,因此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多以1~3个月期理财产品为主。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1~3月期理财产品35780款,占比54.9%;3~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1266款,占比27.%;1个月以内、6~12个月和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分别占比1.94%、13.83%和1.73%。单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1~3个月期理财产品仍为主流。可见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趋于短期化。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在此期间慢慢吞噬外币理财产
品的市场份额,并取得了绝对支配地位。从2014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63445款,增长至97.23。外币理财产品美元、澳元、港币、欧元占比分别为1.58%、0.46%、0.15%和0.25%,英镑、加元总和仅占0.11%。由此可见,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理财产品币种发行的高度同质性。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国外的理财产品,缺乏独创性,并
且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研发总是跟随市场热点或是为了政策规避,没有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在很多方面,我国理财产品看似品种多样,其实质存在高度同质性。而理财产品的同质性,可能会引起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引发价格战。为了银行的长远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理财产品的同质性问题。
银行完善原有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上门或是电话拜访客户,一对一地了解客户理财需
求,定期或是不定期进行回访,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变动,并对信息进行记录、深度挖掘,根据收入水平、年龄阶段、职业特征等对客户进行划分,分析各阶层客户的理财需求,将相关分析数据、结论传达给产品设计部门。
每个地区,由于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收入水平不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可是我国银行现在的理财产品采取总部设计开发、基层统一营销的策略,基层工作人员迫于业绩压力,不顾客户需求一味地营销当下产品,这样的方式不利于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只有让基层人员参与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才能使设计的产品适合本地的要求。
银行在设计开发理财产品时,将银行的品牌理念加入其中,再结合客户的自身需求,创造出具有银行自有特色的理财产品,增加产品的辨识度,从而消除理财产品的同质性。
[1]孙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J].金融商务2014(11):76-77.
[2]杜金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金融监管研究2013(2):1-8
[3]陶敏.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11):108、111.
[4]吕乐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趋势研究[J].金融实践2013(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