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及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07-30 07:46:08罗丽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小儿

罗丽梅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多发生于6个月~2 岁的婴幼儿,在秋、冬季节较为流行。轮状病毒是秋、冬季节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1],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有呕吐,常见于腹泻,大便次数多,每日可达10 次以上,水分多,量多,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经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中医学文献中虽无秋季腹泻及轮状病毒肠炎之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泄泻”范畴[2]。轮状病毒肠炎的症状与濡泻、湿热泻、乳儿水泻相似。中医多辨证分型而治,其中多以湿热论治者为主,以外感风寒次,而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及护理对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的疗效,药物敷脐、推拿疗法等中医疗法对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具有治疗疗程短、无痛苦,患儿易接受等优点。本院对5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中医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纳入标准:参照《儿科学》[3]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3 岁以上患儿。(2)有肝炎、肝肾功能异常,伴肿瘤、休克、重度营养不良、肺炎及其他全身疾病等。(3)病情严重的患儿。(4)有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所有患儿在纳入前需向家长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纳入。同时在研究前向院内伦理委员会提交申请,得到批准后开始试验。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月龄3~34个月,平均(12.7 ±6.3)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月龄4~30个月,平均(13.2 ±5.9)个月。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为每天6~10 余次,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无脓血,大便镜检白细胞<5个/HP,有少量脂肪球,未见红细胞,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起病时间及症候表现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隔离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输液护理等。根据病情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对发热者给予退热,呕吐者暂禁食并止呕,腹胀者可予肛管排气,鼓励患儿饮水,保持肛门、外阴清洁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及护理,给予患儿推拿、中药敷脐为主的中医治疗,辅以饮食指导及对症处理等。

1.2.2.1 药物敷脐 将药物充填于脐部,通过穴位渗透进入经络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调和营卫、健脾益肾、沟通表里、调整阴阳平衡,通过药物吸收作用于脏腑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脾虚泄使用丁桂散敷脐,风寒泄腹痛肠鸣、大便泡沫多者可用木香、藿香、肉桂炒热熨腹部,将胶布剪成4 cm ×5 cm 大小进行粘贴,药物要固定严密,敷脐疗法在小儿推拿后进行,24 h 换药1 次,3 次为1 疗程。如果脐部皮肤有损伤或者患儿对药物及胶布过敏,禁用此疗法。

1.2.2.2 推拿治疗 采用不同刺激量的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使患儿产生经络的传导感应,激发调整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起到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和脾胃、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穴位及手法:患儿取仰卧位,先用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摩腹100 次,再用中指按揉神阙穴100 次;患儿再取俯卧位,用拇指挠侧面从长强穴推至命门穴100 次,最后以拇指端按揉龟尾穴100 次[5],如伴呕吐加推胃经,久泻不愈加补肾经、揉百会,易惊者平肝,每日1 次。推拿选滑石粉为介质,四季均可使用,推拿手法的压力需均匀、柔和及力度适宜,并以皮肤出现潮红而不损伤为度。风寒泄腹痛肠鸣、大便泡沫多者可加揉足三里、神阙、天枢、脾瑜、胃瑜。恶寒发热者可揉外劳宫、风池穴各1~2 min。湿热泻用清大肠、清小肠等法按摩,配合鬼针草60 g 煎水洗足。腹痛、泄泻不止者可配合艾灸神阙。脾虚泄可以用摩腹、揉脐、捏脊等推拿方法。如出现暴泄、高热者乙醇或温水擦浴,配合针刺合谷、大椎、曲池等穴。

1.2.2.3 护理 (1)饮食护理。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中土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6]。故饮食护理应注意合理的选择食物,能减少肠道蠕动,又易消化吸收,有利于脾胃运化功能恢复的饮食。除出现严重呕吐者暂停禁食4~6 h 外,均应继续维持已习惯的辅食,给予稀粥、面条加菜末、肉末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调整饮食原则上虽不禁食,但应禁不消化以及高脂肪食物。(2)服药护理。湿热泻汤药可给予藿香5~10 g,陈皮5~10 g,半夏4~6 g,桔梗5~10 g,大腹皮5~10 g,白术5~15 g,白芷5~10 g,苏叶4~6 g,茯苓5 g,厚朴5~10 g,甘草3~5 g。每日1 剂,水煎至80~100 ml,分3~5 次口服。无热者去白芷、桔梗、苏叶,无呕吐者去苏叶、桔梗、半夏、白芷,水样便多者加猪苓5~10 g[7],饭后服用。汤药宜温服,少量频服,脾虚泄宜热服,脾肾阳虚泄宜睡前热服。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评定[8]:显效,治疗24~48 h 后患儿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72 h 大便次数减至每天2 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72 h后腹泻未缓解或无显著好转。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平均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轮状病毒肠炎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中占第1 位,起病急,发展快。研究表明[9],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早期即可发生病毒血症及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循环血液系统损害、消化器官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肾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早期治疗是必要的。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也是婴幼儿时期多发病,患儿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持续时间长可导致营养不良[10]。滥用抗生素促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菌群紊乱,反而使腹泻迁延不愈而加重。在常规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疗法以及实施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疗效明显提高,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轮状病毒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属里热实症,多由饮食不当或外感湿热之邪所致。敷贴疗法同内服煎剂的原理一样,也是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三焦等理论进行辨证治疗的。《理渝骄文》中有提到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敷贴外治法与内服药实为殊途同归。故观察组中药物敷脐治疗,有行气止痛、温胃散寒、疏理肝气、健脾的作用,对肠道黏膜的修复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均有疗效。药物敷脐选择神阙穴,该处表皮角化层是腹部皮肤最薄部位,且与腹膜相贴,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最容易穿透弥散被吸收,故药物敷脐生物利用度高;穴位贴敷通过经络的感传,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循环感应过程中相互协同和叠加,从而表现生理上的放大效应,中医推拿疗法是根据小儿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以相应力度的手法,从而由表及里疏通经络、调和营卫,使阴阳平衡、气血周流如常,进而促进脾胃功能恢复[11]。现代研究显示,中医推拿通过对皮肤、穴位及经络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可以明显促进消化酶分泌,增加肠道蠕动和小肠吸收能力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中医疗法的历史悠久,中医护理也同中医疗法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医护理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也遵循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点和护理技术,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应用发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原则[12]。“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的深入认识,中医护理逐渐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观察组患儿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全身状况予以辩证,从中医治疗、饮食、用药等方面施护并实施中医护理措施,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1]耿艳春,鲍海瑛.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2):26 -27.

[2]徐金星,马斯风.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19 -20.

[3]申昆玲.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62 -269.

[4]裘利英,马立海.温中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10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17.

[5]吴 斌,王 丽.中药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12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120.

[6]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21.

[7]苗凌娜.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3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13 -3314.

[8]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9.

[9]王超群,唐其民.附子理中汤加味灌肠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4):71 -72.

[10]袁 丽.小儿腹泻的中医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31):6905 -6906.

[11]谢洪波.推拿配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2例[J].中医药导报,2010,16(2):45 -48.

[12]郑 峰,汪 洋.小儿腹泻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87.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小儿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夜盗小儿(下)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8
夜盗小儿
幽默大师(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0
小儿涵之三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6
防不胜防的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