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夏
摘 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我国从自身国情出发,汲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对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3-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任务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有力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它的本来涵义是指每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最先是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章中开始萌芽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后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深化,形成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其内涵:
1、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基础之上,还会进一步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等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具体历史阶段,人有不同的需要,而实现人需要的满足正是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认为,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一切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在分配领域实行按需分配,人们将以劳动作为第一需要之时,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人的活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和脑力,促进人的体力劳动能力和脑力劳动能力的发展,使人在活动中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通俗地理解,人的个性即是指人区别于他人的个人符号,每个人都是不可被取代的个体。马克思认为, 有个性的人才是最完整、最具体的人, 每个人因为具有个性而不被他人和社会完全取代。在共产主义社会之中,城乡差别、工农业差别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失使人们能够自由发挥其特殊才能,人的个性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
4、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总是社会中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不管人从事着怎样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人的发展其实质也正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扩充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求,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多方面多层次灵活性综合性的教育目标。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推动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长远目标[4]。注重培育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培育能力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注重结合具体实际工作制定特色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帮助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法纪观念。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的社会形态,当前要求我们正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为价值目标。
2、多方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从宏观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和大众传媒环境[1]。首先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广大人民的自身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其次,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诊治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贪污腐败、为官不为和法律漏洞等现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良的政治风气保证;再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最后,利用当今新兴媒体的不断壮大和发展积极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推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从微观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1]。应促进不同微观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合力。为促进人的活动及能力、拓展人的社会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3、更新教育理念,健全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人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1]。而思想政治教育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结合新情况新形势更新教育观念和在其指导下的教育内容。
首先应以坚持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育者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为教育客体的关系,积极发挥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吸收能力。其次,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理念,在教育内容中除了必备的理论教育之外,注重实践内容的教育,不断缩小人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差距;最后,应坚持创新性的指导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积极吸收和借鉴他国的优秀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砖加瓦”,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4、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交流沟通学习领域,应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传统课堂、研讨会等领域拓展到现代传媒领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挖掘网络领域中的重要积极资源,培养人们的情操、开拓人们的视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为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新兴条件。
三、总结与展望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发展到追求精神生活等多方面地全面发展,激励着人类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思想,才能培养出一代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最终实现人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2] 崔政斌.邱 成.徐德蜀.企业安全管理新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4] 朱喜纯.论邓小平教育现代化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2000
[5] 杜彬武.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09.8
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