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2015-07-26 09:03:08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110000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汽修专业就业质量调查

代 劲(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000)

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代劲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110000)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汽修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选取2013、2014两年毕业的汽修专业学生,就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发现,学生初次就业月收入在2000元上下,并逐月、逐年增长;学生初次就业时间都比较早,主要集中在学习期的一年顶岗实习期内,但稳定性较差,有70%的学生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更换工作;由于毕业学生的初次就业对口率较高,加之随着毕业生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越来越严峻,问题严峻一方面体现在“不能就业”,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就业质量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都偏重于技术应用,其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较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率不降反升;笔者认为,就主要源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技术优势”,但是同样有另外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就是“就业质量差”问题。笔者欲以工作所在高校汽修专业毕业学生为例,对其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以期真实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为进一步思考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1 基本情况介绍

以笔者工作所在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汽检专业”)为例,对该专业毕业后1到2年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选择的是2013年、2014年毕业的两届学生及其用人单位。调查方式采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结合电话访问和实地走访形式。调查过程中共发放“毕业生说就业调查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8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2 调查结果分析

2.1学生初次就业月收入水平2000元上下

就笔者所在高校汽修专业毕业学生的薪资水平与待遇进行了调查,因为其是衡量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调查、统计发现,2013年、2014年汽修专业毕业的两届学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收入在2000元上下。

2.2学生工作收入呈现逐月、逐年增长趋势

笔者所在高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初次就业月收入在2000元上下,但随着工作时间、年限的变长,毕业学生的月收入是逐月、逐年递增的,工作整1年后,月收入则能增加到3000元左右。这表明随着毕业学生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累积,学生自我价值得以提升,工作收入也随着价值提升而增长。

2.3汽修专业学生初次就业时间普遍比较早

我校汽修专业主要采用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时间,1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13、2014两年毕业的学生有70%以上在实习期就完成了初次就业,9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1到3个月内完成初次就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13、2014两年是我国经济放缓之年,社会对汽车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需求量总体是在减少的,但这并没有明显影响汽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2.4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较高

就业对口率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毕业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重要指标这一。本调查研究将售后服务企业作为汽修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首岗”,而汽车制造、运输等企事业单位,或者与汽车装配、产品质量检验、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保险理赔及二手车鉴定等工作岗位定义为业内相关岗位非“首岗”。通过调查发现,2013年毕业的汽修专业学生有81%以上初次就业从事首岗工作,2014毕业的汽修专业学生超过一半初次就业从事首岗工作。这说明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是比较高的,就业质量也较高。

2.5顶岗实习期内就业稳定性差

就业稳定性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对2013、2014两年毕业的汽修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即第一次工作持续的时间。笔者将毕业学生的就业周期分为1到3个月、3到6个月、6个月到12个月、12个月到18个月共4个时间段,对各个时间段内更换工作的汽修专业学生进行比分析。通过调查及统计分析发现,有超过70%的学生就业周期在6个月到12个月之间,超过12个月的仅为7%,说明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不是很高。

表1 我院汽修专业学生2013、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间统计表

2.6就业岗位满意度渐趋满意

在对2013、2014两年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和目前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毕业学生初次就业时,对单位、工作岗位不是很满意,表示满意的比例仅为40%,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22%,其它则表示基本满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岗位的满意度也在发生变化,对工作满一年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感觉工作满意的比例上升到65%,都不满意的比例下降为8%。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毕业生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其对工作单位、岗位的满意度也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闫海波.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推动机制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

[2]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5).

[3]刘景峰,齐永意,刘治安.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1).

作者简介:代劲(1984-),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要从事于大学生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汽修专业就业质量调查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职业·中旬(2016年9期)2016-12-22 20:51:46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00:14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2:04:1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02:42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
小额贷款公司的简易尽职调查方案研究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