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森,邓东桃(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海水中铜的测定萃取-反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朱嘉森,邓东桃
(大连华信理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海水中溶解态的铜与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APDC)及二已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DTC-Na)萃取和硝酸反萃得到与基体同时分离,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反萃取液中的金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和较低的检出限,对海水的测定或的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萃取;反萃取;测定;铜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痕量铜(GB17378.4-2007)6.3,经过分离和浓缩,以便排除基体干扰和降低检出限,是直接测定有机相,有机溶剂易挥发,从而造成火焰不稳、重复性不好、污染环境且影响测定结果。实验表明,采用萃取-反萃取法可以将海水中铜提取出来,测定时溶液稳定,精度高,回收率好、同时检出限低。
1.1 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普析)
——铜空心阴极灯
——空气压缩机
——钢瓶乙炔
——锥形分液漏斗:容量125ml
——刻度吸管:容量2、5ml
——移液吸管:容量2、10ml
——量瓶:容量100ml
1.2 试剂
——铜标准贮备溶液(500mg /L)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铜标准中间溶液(100 ug /ml):移取10.0ml铜标准贮备液(见6.3.3.1)于50ml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稀释至标线混匀
——铜标准使用溶液(2.00 ug/ml)移取2.00ml标准中间溶液(100 ug /ml)于100ml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99)稀释至标线混匀。
——溴甲酚绿指示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100mL2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中。
——盐酸溶液(1+1):等体积超纯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匀
——甲基异丁酮:[CH3COCH2CH(CH3)2](MIBK)。天津光复
——氨水溶液(1+10):用1体积经等温扩散法提纯后的氨水与10体积水混合配制。
——酒石酸铵溶液(c(C4H12N2O6)=1mol/L):称取18.4g酒石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用定量滤纸过滤于试剂瓶中。
——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APTC)-二已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DTC-Na)混合溶液20g/LAPTC溶液和20g/LDDTC-Na溶液等体积混匀,用定量滤纸过滤,(当日配制)。
2.1 绘制标准曲线
在6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移入0mL,0.4 mL,0.8 mL,1.2 mL,1.6 mL,2.0 mL铜标准使用液(2.00ug/ml)用水稀释定容,混匀。此时铜的浓度为0 ug/ml,0.008 ug/ml,0.016 ug/ml,0.024 ug/ml,0.032 ug/ml,0.04 ug/ ml。
2.2 水样的测定
(1)移取200ml过滤的水样于锥形分液漏斗中。
(2)各加入2滴溴甲酚绿指示液(1g/L),用氨水溶液和盐酸溶液调节至呈浅蓝色(pH5.5±0.5)
(3)各加入5mlAPDC-DDTC混合溶液,混匀。
(4)各加入5ml甲基异丁酮,振荡萃取2min,静置分层后,弃去水相。在有机相中各加入0.4ml硝酸,振荡混匀,再加入9.6ml水振荡混匀,静止分层,将水相移入10ml容量瓶中(反萃取)。
(5)按选定仪器工作条件以空白调零,测定吸光值Ai。
(6)在厘米方格纸上,以吸光值Ai-A0(标准空白)为纵坐标,以铜的浓度(ug/L)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加酸固定的纯水,按同样步骤测定分析空白吸光值Ab(浓缩至10ml)
3.1回收率实验
对渤海湾水样用此方法进行加标测定,结果见下表: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3.2检出限的测定
按上述操作步骤对空白样进行20次的测定,空白的平均值为0.0039ug/ml,标准偏差为0.0004ug/ml,检出限为0.001ug/ml。
3.3防止污染的问题
痕量分析中的污染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海水中的铜含量很低,所以要注意各个环节。
(1)器皿洗涤过程:纯水洗涤→(1+3)硝酸浸泡48h以上→超纯水洗涤→APDC-DDTC螯合剂荡洗+超纯水洗涤。
(2)分液漏斗挑选瓶塞匹配度、密封性检查;塞子有无裂缝漏液现象→生料带搓绳捆绑。
(3)注意事项:独立的酸缸、不要用记号笔编号,不要贴标签纸、玻璃器皿和试剂瓶专用、多使用定量加液器和瓶口分配器、长期保存试剂瓶和临时加液的定量加液器分开。
该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海水的实际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GB17378.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