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柏林+++兰洪元
由全面启动到重点突破,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伴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国家运用创新思路对宏观经济进行有针对性预调,使得众多企业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各地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各类企业对创新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客观上要求高职高专类院校结合自身培养层次,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念,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不断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三创”复合应用型财经商贸专业人才。
一、 国内外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不足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目前国际上高职教育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美国强调“核心技能”职业教育机制,整合学术与职业教育,使学习者具备应对工作转换和终身学习能力;澳大利亚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方式开展职业教育,灵活提供各种多级技能证书;英国提倡模块教学,目前已分解设置有6000多模块,修完一定模块经评估即可获相应种类与级别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有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加拿大能力本位教育等。总体看,国外高职教育强调专业与产业对接,核心是产教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等精神。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即将紧缺,其日常业务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操作、营销、物流、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
实践教学中仍存在教学内容未能紧跟时代,课程内容间缺乏联系,课程实施不到位,教学评价不健全等不足。目前,不少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手段单一,实训内容缺少应变能力训练,实训过程相对固化静态,缺乏与企业运营流程紧密联系,将企业实际业务上下游岗位群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立体化、全方位、系统性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实践资料孤立分割,脱离经济管理实际工作职业环境,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教学改革尝试的必要性
1.学生顶岗实习衔接过程存在的缺环。高职院校贯彻“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一般是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期间有相应实训课程,但课程间关联度不大,课时较紧。更重要在于两年在校学习后,将学生骤然推入企业顶岗实习,无论是环境变更还是心理调适皆缺乏必要过渡。
2.专业陷阱形成课程实训壁垒。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取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涉及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倾向性强,各专业教学体系设计也往往以自身为本位,容易形成专业陷阱,陷入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过渡关注从而忽略与其他专业实务技能有机衔接的桎梏,某种程度上隔裂了各专业及课程间联系。而企业现实运营中要求各部门有机配合,协同互动,过分强调专业背景易形成部门本位主义。企业的现实管理业务往往以业务过程而非专业领域为导向,强调不同专业岗位间有机互动。比如在销售管理中,一个简单的订单处理流程涉及销售、财务、配送、仓储等部门,对于营销专业学生而言对其他相关部门的日常业务不熟悉,不仅容易造成学习上的理解障碍,对其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也不利。然而针对营销专业学生全程开设有关财务、物流等方面的主干课程,不仅时间上不允许,从专业教授重点而言也无此必要。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未能紧跟时代,课程内容间缺乏联系,课程实施不到位,教学评价不健全等不足。
3.实地顶岗实习的各项条件难以一步到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开端大多从中小企业基层从事基础性和一般事务性工作起步,直接进行产业研究、政策制定、战略规划、科技研发等可能性较小。企业日常运营业务主要集中于生产操作、营销、物流、行政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及其衔接与财经商贸类课程有紧密联系。针对上述人才需求的实训教学为现代高职财经商贸类实训课程提出新要求。然而上述实训课程需要企业各部门有机配合,更涉及企业外部诸如工商、税务、银行、社保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任何一家院校均无法将上述机构真正搬入校园进行实训教学,而学生步入社会顶岗实习中所遇到的哪怕一些简单业务均需各部门及企业外部环境中相应机构发生关联。涉及相关部门与机构的各种软硬条件难以一步到位。
传统实训教学缺乏业务场景及其相互间逻辑联系,同时企业顶岗受专业及校企合作现实条件制约。VBSE通过局域网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为背景,创设企业真实场景,以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价值链运营为业务主轴,模拟企业运营现实业务流程,进行仿真业务单据实操练习。通过企业各项虚拟业务流程实践环节增强财经商贸类不同专业学生业务知识与技能,了解其他相关专业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相互配合状况。打破专业与部门壁垒,改善原先各专业以自身为本位,在企业整体运营业务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状况,真正实现“将企业搬进校园”,全面提升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前的职业、心理和专业素养。目前此类课程已在全国多家高职院校开设,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三、VBSE实训平台概况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借助多门专业知识教学培养与实务操作,通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同时参与综合实训锻炼,提升学生对企业全面管理知识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锻炼和提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Virtual Business Social Environment)实训平台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模拟经营与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学会工作思考,培养自身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实训平台以数家童车厂为核心制造企业,厂内包括采购、仓储、生产、营销、企管、人力、财务等部门,经营环境中有工商、银行、税务、社保、供应商、经销商等政府和商业机构。学生在虚拟商业环境中完成企业日常系列业务流程,按照相应业务岗位要求填报与业务流程诸环节相关的单据、表格,熟悉岗位常用表单作用及填制方法;理解相关专业岗位业务活动背后的逻辑联系及对其他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业务理解运营流程和岗位的业务策略和管理理论。优势在于设置全仿真和全融通虚拟环境,在短期内将现实情景与虚拟环境有机融合。
四、VBSE实训教学改革意义与培养思路
VBSE实训教学改革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实际出发,探寻与企业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的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与模式。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推向深入,落到实处。使诸多课程设计与企业各类经营管理领域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强调并突现专业间有机互动与紧密衔接,令学生在校所学与今后工作实际间实现无缝对接。基于企业各类经营业务环节对人员素质与能力实际需求,将“企业经营业务体系”与“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体系”两个系统有机融合互动,通过课堂讲授、业务流程运行,网上业务处理、情景模拟,单据实务操作等实训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素质拓展与综合能力提高,增强其职场生存能力。
VBSE实训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行政管理、贸易、金融等财经商贸类专业,强调课程间有机配套与融合,由企业现实业务过程为导向,层层剖析,步步推演,在相应课程教学中使用VBSE 全景仿真实训室作为实训教学载体,使高职教学与现实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在VBSE系统上各类虚拟社会组织机构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结合各自专业倾向,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综合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岗位配合。相关机构通过业务流程动态合作,将课堂教学与顶岗实习有机衔接,培养参训者全局意识、综合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对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均有较高要求。同时财经商贸类课程设计要随管理环境与工作条件变化适时调整,注重形成高职院校商科课程设计长效权变机制,不断改进调整。
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纷繁复杂,短期内无法涵盖其全部内容,可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性针对具不同专业倾向性的企业业务流程,令即将离校顶岗的学生实际进行虚拟商业社区环境中业务处理,以提高对顶岗实习相关业务认知度、团队协作意识及心理调适水平。为增添实训项目生动有趣性,项目团队在虚拟商业社区中导入故事情节,以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求职为发端,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就业信息;探讨简历撰写技巧;通过情景模拟方式进行虚拟面试;虚拟入职培训等。了解VBSE中童车企业概况,如企业发展沿革,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间相互关系等;各专业学生进入对口岗位,切实体验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其周边商业环境,企业主要职能部门及其地位与作用等。从供应链角度进行企业虚拟业务运行实训,主要包括:人员招聘与面试、商务谈判、采购管理流程、存货管理、销售订单处理、货物出入库、应收帐款回收、客服及产品质量投诉处理、“五险一金”计算与缴纳及财务核算等,根据不同专业倾向可适当增减项目。学生在该实训课程中可了解具体业务岗位工作职责与要求,继而在各项经营业务动态运行中,相互配合,理性协作,按业务运行与相应岗位工作要求填报相关单据与表格,并完成单据传递和业务处理,结合实际业务理解业务策略和管理理论,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其打下坚实职业能力基础。[基金项目:本文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实践教学改革项目(GZ2014SJ306)阶段性成果、 本文为镇江市2014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YJ2014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