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黄娟 廖方勇 魏晓燕 尤志勇
(1.龙泉驿区中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6101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610041)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多数能通过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但约有30%的患者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称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1]。目前,高频彩超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2],但其在诊断非典型畸形急性阑尾炎时较易发生漏诊、误诊,故选择更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以提高非典型阑尾炎的诊断率是临床必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我院60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但无典型症状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均行螺旋CT与高频彩超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分析,以探讨螺旋CT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拟诊断急性阑尾炎,但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行螺旋CT与高频彩超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1.2.1 螺旋CT检查 选用SIEMENS Emotion螺旋CT扫描仪,做仰卧非增强扫描,未服用肠道对比剂,一次屏气连续扫描。参数选择90~120KV,100~200mAs,2mm 层厚,5mm 层距,250~300Hu窗宽,50~60窗位,扫描界限为L3椎体至耻骨联合,重点观察回盲部结构及阑尾形态,当横断面显示欠佳时采用多层面扫描观察阑尾及回盲部。
1.2.2 高频彩超检查 选用GE 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9.0~15.0MHz。患者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探查右下腹显示盲肠及回肓部,探头适当加压排除肠内气体,压痛最明显处为阑尾位置,以此为中心作多方位切面探查,直至满意显示阑尾声像图。重点观察阑尾走向、管径及管径内情况、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并显示阑尾壁及周围组织血流情况。
1.3 观察项目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与高频彩超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6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最后确诊为正常阑尾20例,急性阑尾炎40例,其中水肿性15例,蜂窝织炎性15例,坏疽性10例,见图1。
图1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a)与CT图像(b)Figure 1 Acute appendicitis ultrasound image(a)and CT image(b)
2.2 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在20例正常阑尾中,CT正确诊断17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超声正确诊断11例,误诊9例;在40例急性阑尾炎中,CT正确诊断37例,误诊3例为正常阑尾,超声正确诊断26例,误诊14例。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特异性85.0%(17/20)、敏感性为92.5%(37/40)、准确性为90.0%(54/60),而高频彩超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特异性44.0%(11/25)、敏感性为74.3%(26/40)、准确性为61.7%(37/60),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敏感性比较 在40例急性阑尾炎中,水肿性15例,CT正确诊断13例,敏感性为86.7%,超声诊断正确6例,敏感性为4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织炎性阑尾炎15例,CT正确诊断14例,敏感性为93.3%超声诊断正确10例,敏感性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性阑尾炎10例,CT与超声均正确诊断,敏感性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伴发热、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腹胀、腹泻等症状。右下腹固定压痛是其重要体征,常伴有腹膜刺激征,形成脓肿时右下腹可扪及包块。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腹部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等一般都能对急性阑尾炎做出正确诊断,但实际工作中,约30%~45%急性阑尾炎病例并无上述典型的症状、体征,较易与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尿路结石及一些妇科疾病的临床症状混淆,这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称之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2]。要做好这部分病人的诊治工作,高频彩超、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频彩超具有简便、快捷、可重复性、无损伤、价廉,无放射线等优点成为诊断急性阑尾炎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其中无放射线这一优点对妊娠期妇女及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筛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3]。高频彩超是利用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的微小界面的成像原理来成像,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然而彩超受检查者主观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成像原理因素等的影响较大,在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时,较易发生漏诊、误诊。分析原因: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仅仅表现出急腹症的一般症状,其诊断存在很多可能性,超声检查操作者主观上往往更倾向于其认为更可能疾病方面或患者疼痛部位的探查,而忽略阑尾区的详细探查,对一些阑尾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急性阑尾炎较易漏或误诊[4];急性阑尾炎通常为急腹症,病人由于腹痛呕吐等因素检查过程中常不能配合检查过程中所必须实施的加压检查,而超声检查操作者又因为病人症状不典型而无明确的检查方向,致使阑尾检查不细致[5];高频彩超尽管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急性阑尾炎病人由于腹部疼痛、呕吐等因素导致腹腔肠管产生较多积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以及个别病人的肥胖也加大了探查阑尾的难度[6]。
螺旋CT目前也常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其利用不同密度组织对X射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衰减来成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与高频彩超检查比较,由于其受检查者主观因素、患者因素、及成像原理因素影响较小,在诊断不典型阑尾炎中很有优势[7]。分析原因:CT诊断受病人症状影响较少,CT诊断医生仅仅需要认真观察扫描野内的脏器,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是只要具有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即可做出正确的诊断[8];CT检查只需要病人平卧,在较短时间内保持腹部静止即可获得清晰的图像,极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因素对诊断的影响[8];CT由于成像原理与超声的不同,受腹腔肠管积气及病人肥胖影响不大,深部软组织及表浅软组织均能够清晰显示[9]。本研究发现,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高频彩超(P<0.05),这也充分说明螺旋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较高频彩超检查更有优势。
另外,本组资料中,螺旋CT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较超声高,这在水肿型及蜂窝织炎性阑尾炎中均有所体现,而水肿性急性阑尾炎表现的尤为显著。在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够全部诊断。分析原因[10]:水肿性急性阑尾炎阑尾形态改变轻微,而其周围通常又无显著的间接征像,高频彩超由于上述干扰因素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这就是两种检查方法在水肿性阑尾炎诊断上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对于坏疽性阑尾炎,形态变化显著,阑尾周围积液及炎性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上除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非特异性症状外,大多有右下腹症状,故CT及高频彩超均不容易漏诊;而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影像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故其敏感度也介于其间。
螺旋CT与高频彩超检查对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螺旋CT相对于高频彩超干扰因素较少,在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如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以先选择超声检查,如阴性但仍然疑诊急性阑尾炎,宜再选择螺旋CT检查,以提高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
[1]倪健坤,戴鸿志.多排螺旋CT与超声在诊断不典型症状急性阑尾炎中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4,42(2):160-163.
[2]丁杰,夏宇.B超及CT在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2):891-893.
[3]李建钢,卢占兴,陈新,等.B型超声与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5)381-383.
[4]钱龙,喻钢.超声和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3):69-70.
[5]陈剑薇,谢一平.超声和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27-2128.
[6]周天志,易芳,鲁旭.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及技巧[J].西部医学,2012,24(4):714-716.
[7]蒋海燕,许云峰,胡慧勇,等.超声及CT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2):199-201.
[8]施晓兰,贾斌,夏柏,等.超声联合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0,21(23):107-108.
[9]石尖兵,王凌,欧华林,等.超声与CT在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211-214.
[10]王振芳,岳学旺,毕言刚,等.急性阑尾炎超声与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7):115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