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向——以《我是歌手3》为例

2015-07-22 00:05:45付松聚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赛制真人秀歌唱

□付松聚

栏目责编:曾 鸣

中国首档顶级歌手音乐巅峰对决节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3》总决赛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尘埃落定,实力派歌手韩红最终夺得本季歌王。从传播效果层面考究,《我是歌手3》是近些年来我国比较成功的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案例,创造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收视之最。据有关数据统计,《我是歌手3》歌王之战总决赛,全国网收视率2.47,份额9.09%,同时段蝉联第一,十三期节目平均份额一举破10%。《我是歌手3》为什么能在众多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本文从新闻传播学原理来深入分析其内在的传播动因,为我国今后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赛制:踢馆与补位的完美结合

赛制是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非常重要的环节,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收视效果。本季最大的亮点是全新的“2+1”赛制,即在常规排位赛、淘汰赛、突围赛和决赛的基础上,在每两场竞演后增设了踢馆赛。“2”代表与前两季相同的排位赛和淘汰赛,首场和第二场比赛结束后,两场比赛总得票率累计最低的歌手将被淘汰出7 人阵容。从第三场节目开始,出现代表“1”的踢馆歌手,该歌手只有排名前四才算是踢馆成功。如果踢馆成功,他将直接进入7人阵营;如果踢馆不成功则被淘汰,歌手阵容仍将维持6人的阵容。而到了第四场比赛,将出现补位歌手前来挑战,并决出淘汰人选;第五轮再次出现踢馆歌手,之后的赛制将依照四、五轮的流程进行循环,单数场次出现踢馆的新生代歌手,双数场次出现补位的资深歌手。新的赛制保证了比赛的竞争程度,也大大地增加了节目的悬念和看点。新生代歌王张靓颖、胡彦斌被早早淘汰出局,引起网上热议。除了设计踢馆赛赛制,还引入了淘汰歌手经纪人等新规则。在经纪人安排上,导演组也是煞费苦心,一改以往“一配一”的配对规则,第一期节目中就会有八位经纪人争夺七位歌手,这无疑增加了歌手竞争的氛围。今年经纪人的表现也格外抢眼,这些经纪人本身知名度很高,加上搞怪、搞笑、幽默等,增添了节目的娱乐性。比如歌手谭维维的芒果经纪人张大大成为网民热议的对象。谭维维强势踢馆夺得冠军后,这位奇葩经纪人痛哭流涕,在后台被谭维维搀扶着。在宣布结果时这位奇葩经纪人又在哭着抢戏。因此,赛制的考究是今后我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创作团队必须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明星: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碰撞

如果赛制是真人秀节目的制胜法宝,那么参与真人秀节目的嘉宾是真人秀节目的灵魂。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嘉宾最初由普通人参加演变为明星参加,这是今后的发展趋向。从传播效果来看,明星具有新闻价值的显著性,观众对知名的明星具有一定的追逐效应。从本赛制邀请的明星来看,节目组的选择和把关很值得称道。首先,从首发歌手来看,无论从唱功还是知名度方面,足以吸引观众眼球。众所周知,孙楠与韩红是中国通俗歌坛重量级唱将,张靓颖、胡彦斌是新生代歌王,来自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古巨基、黄丽玲、陈洁仪等国际范明星的加盟,无疑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为后续引入新人踢馆奠定了基础。其次,歌手风格迥异。孙楠与韩红是通俗之中的高音之王,张靓颖的海豚音至情至深,黄丽玲醇厚温暖,陈洁仪气若游丝,古巨基多情而忧郁。歌手首先有实力,其次还要有个性,这样就不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有些既能高音又能低音,既能流行又能摇滚,既能劲舞又能浅唱的歌手,样样貌似都行,但由于缺乏特点,很快就会被无情淘汰。具有“音乐诗人”雅号的李健可谓是极具个性的歌唱演员,是本赛季最大的黑马。他没有高亢亮丽的嗓音,却在平平淡淡的浅唱中透露着诱人的魅力。李健有自己的风格,又能打动人,这才是歌手的生命力,这给今后歌唱类真人秀节目选择明星提供了新的选择思维。

评委:观众评审和专业点评的互补

既然是比赛,评委也是真人秀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比赛类节目的评委都是专家说了算,观众永远是参与者。《我是歌手3》打破了这一常规做法,让观众评审,专家负责监督和点评节目,这也是亮点。为挑选公正的评审观众,节目组本着公正和创新的原则,首开“知音听审团”,从众多的电视观众中严格筛选出500 名观众。这些观众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是懂音乐、更懂欣赏音乐的“知音”,而且他们来自五个不同的年代。评审观众为今年的比赛增添了很多亮点。有人说今年发挥最稳定的不是哪一个选手,而是坐在台下的观众,套用一个网民的说法就是“不当表情帝的观众不是好群演”。在歌手的演唱中,镜头总是会切换到某个听得如痴如醉的观众脸上,那一个个或陶醉或哭泣或闭上眼摇头晃脑的夸张表情,令人神往。

音响: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无缝链接

唱歌比赛,音响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是歌手3》集齐了目前国内顶级的音响设备和专业伴奏团队,实现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无缝链接。在硬件设备方面,演播厅采用的音响系统总价近千万元,而且被供应商规定不能用于商业以保证设备的高规格。主扩音响用的是L-ACOUSTICS KUDO V-DOSC,LA 是线阵列音响的鼻祖,舞台返送是L-ACOUSTICS HIQ15,调音台是英国数字调音台品牌DiGiCo,主扩调音台SD5,监听调音台SD7,话筒则是节目组专门从国外引进的森海塞尔最新款SKM 9000。SKM 9000的数字音频传输提供了令人惊异的大动态范围,在与有线传声器共同使用的情况下,没有干扰并且没有压缩的数字信号传输能够完美地与线缆传输的声音相匹配。①在软件方面,现场乐队中聘请了音乐总监梁翘柏、键盘手刘卓、小提琴家勒海音、吉他手黄仲贤以及由音响总监何彪带领的音响团队等。而这么多业内大师同时聚在一起,足见《我是歌手》舞台魔力之大。

总之,通过对《我是歌手3》取得成功传播因素的分析,更为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不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也存在无序竞争而盲目跟风、挑战道德底线等社会不良影响。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要健康发展,需要注意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引进与本土化的结合,增强原创性。电视歌唱类真人秀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今后发展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目前,我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现状是,自国外引进的节目遍地开花,收视率居高不下。引进是好事,至少可以满足电视台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收视神话。但从长远而言,国外的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毕竟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低级庸俗的内容充斥其中,原封不动的盲目引入会给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引进的同时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与提升,要提升节目的风格和品味。面对着传统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电视人必须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目。目前国内一些电视人在这方面也作过很多探索。如《我是歌手3》,根据国情对赛制环节的设置,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惯,受到观众的认同。引进节目只是中国电视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少的资金创造更好效益的一种暂时缓兵之计,我国的综艺节目的发展关键是进行原创性节目的创造。如何进行原创节目,这就需要加快媒体创意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新闻传播专业,由于专业设置过于宽泛、理论落后于实践等原因,造成我国新闻传播类人才缺乏创新动力,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及时进行专业更新和细分化。除此之外,电视媒体由于门槛等级过高,很多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踏入电视媒体工作,也是造成我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缺乏人才的因素。

二、注意情境真实和摆拍的拿捏,增强纪实性。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在于纪实,因为纪实而真实才能满足观众求真求知的心理诉求。我国的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相对于西方的节目而言,后期制作和演员摆拍的痕迹过于明显,这就造成了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怀疑。当电视节目提供的情境(环境和背景等)与观众的亲身经历一致时,观众就会对真人秀节目产生真实性感受。比如,《我是歌手3》同其他真人秀节目比较,相同之处在于一个“真”字,无论是节目的赛制、节目的票选以及歌手的表现,都是真实而现场地展现。不同之处在于这档节目少了一些“秀”,参与其中的歌手们,用难得一见的精神状态,唱出不一样的歌声。该哭的时候尽情地哭,该欢笑的时候尽情地欢笑,足以可见对舞台的珍视、对观众的尊重、对节目的追求、对真性情的张扬。没有外请主持人的鼓噪,没有结果提前知晓的做作,一切都在安安静静、实实在在地呈现。当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纪实性是相对而言,在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明星适度摆拍是允许的,关键要不留痕迹。导演干涉太多,艺人“秀”的痕迹就会非常明显;导演介入太少,参与者难以了解导演意图,在表达上无法达到导演组预设的节目效果,节目很有可能会变成一本流水账,乏善可陈。②电视歌唱类真人秀在节目的制作和直播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反而增强了真人秀的真实性。比如《我是歌手3》冠军赛直播过程中,当事人孙楠的临时退赛给节目组增强了难度,很多人对此争执不休,而且把矛头指向当事人孙楠。其实,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质而造成了认知误区。

三、注意娱乐和低俗的界限,增强文化性。西方电视真人秀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的,其节目的设置纯粹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往往着力“真实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性、隐私、残酷的竞争、博彩等内容,以满足人们普遍的“偷窥欲”。考虑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媒体体制,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娱乐趣味、道德标准、人性深度的表达和调用方面都会受到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生活方式的制约和规定,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时要考虑娱乐和低俗的界限,这一点很重要。如何提升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品味,关键要在文化性上进行提升。比如《我是歌手3》已经超越娱乐的层面,让观众完全进入到音乐文化艺术享受和真善美的更高境界。本赛季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首先,从演唱者而言,歌者与观众建立了心灵的感情交流之桥。歌王韩红和季军李健,两种演唱风格,两种演绎方式,几乎都能做到深入心灵。其次,舞台设计简单大方,没有与音乐无关的过多元素,给人纯净而纯粹的音乐享受。而更美的体验在于,精雕细琢有如演唱会一样的伴奏、伴唱,无论是置身其中的观众、评委,还是看电视、网络转播的每一个观众,都能获得不一样的美的感受。这或许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现场那么多观众被唱哭,现场那么多成熟的人也进入一种疯狂的迷恋状态——因为音乐,因为美的音乐。“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种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③因此,中国的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要深入人心,要健康发展,还必须从文化层面下足功夫。

注释:①参阅http://ent.163.com/15/0212/17/AI96S8B500034 OGT.html。

②俞杭英:《论当下明星户外真人秀“真”和“秀”度的把握》,《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

③[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8 页。

猜你喜欢
赛制真人秀歌唱
盘点高考概率题中的“赛制”
高中数理化(2023年7期)2023-08-31 14:53:10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40:26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智族GQ(2019年9期)2019-10-28 08:16:21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4:54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