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敏
二哥不愿领受这样的辛苦,就用砖头去碾压那密麻麻的花生。如此一来,效率是大大提高了,但是粗暴的碾压,却让花生仁很受伤,有的碾成两半,有的成为碎末。父亲回来见状,很是恼怒,说:“这压坏了,怎么能做茶料?”于是,粗暴改为温柔,代价又是手指的受伤。二哥憎恨父亲,认为他今天这份命运,是父亲造成的。他的温柔是暂时的,父亲不在时,他就旧技再演,卷土重来。我从厂里头拿回家的茶料,他一些津津有味地吃,一些则啐在地上,恨恨地说,“叫你剥削我!叫你压迫我!我叫你粉身碎骨!我叫你粉身碎骨!”说着,还用脚去踩,去碾。花生仁难免有臭粒的,我但愿二哥啐出来的花生是这样。否则,他这就是借题发挥的变态。
午间,二哥潦草吃完饭,就回他的卧室看闲书去了。母亲说,还是想个办法,让他“补员”回来。父亲说:“我们家有两个都可以补员的,看看吧。”母亲说,这还看什么看,当然是补远不补近的,别人家都这样。我说:“让二哥补吧,他一有工作趁了心,就不会在家里置气。”二哥下乡到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那里的人炒菜,就是用吊在灶头上的一块猪的脂肪肉,往锅底擦一下,就算是“烈油”了。我一听他的描述,觉得那里穷山恶水的。
父亲看了我一眼,不再说什么。他的嘴巴嗫嚅了一下。
我问:“爸,你有什么话就说嘛!”
他说:“你是和林干事的外甥女同上一个班?”我点了点头。
他说:“你在那里毕竟做了几个月的短工,要给人印象好点——也算是给老爸面子。”
我又点了点头,心想,我都做得好好的,和叶春燕更是感情融洽,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结成连理也未可知。我知道,这个林干事是区里派来的,有点旧时“专员”的派头。正是碍着这一点,老爸才会在意我和他的外甥女同班,兴许还在意我给他外甥女带来的印象。因为他们甥舅在一起谈话,也许就会很自然地把我们父子牵扯进来。
由于地处江南,隆冬时节的春塘镇,依然池水荡漾,树木翠绿。镇旁驻扎着一个师部,时常放映电影,我就渴望下个礼拜的到来——轮到做白班,就可以去看了。但是,又想到夜晚不能和叶春燕在一起,也就矛盾着。夜晚上班,毕竟有情调,也容易衍生故事。最好是叶春燕一时心血来潮,瞟一个眼神,同意我陪伴她于午夜时分,回她双涵的家——这生活,就真的过得多姿多彩了。
春塘镇食品厂生产的糕饼,行销到春塘镇附近的四里八乡。从春塘镇到双涵,有一条战备公路,路旁是两排高大的大叶桉树和木麻黄树掺杂交错的树林子。路外,就是纵横的田畴和蜿蜒的溪流,其间就散落着一个个小村子。那里,夏天是一片片红艳艳的高粱地,秋天是金色的稻浪。而冬天,田野里堆叠着一个个稻草垛,觅食的小鸟不时来光顾。
食品厂那时还送货下乡,由两个年轻人骑着三轮车,送糕饼到大村镇,双涵算是一个点,由陈伟生负责,他应该知道厂里来了个临时妹。难怪下午四点多时,陈伟生就来我们石臼房串门,没有借口,他载来了几包糯米。他和我对视后,就敷衍起来,却和叶春燕百般殷勤。还拿来《水浒传》翻翻,说想借去看。叶春燕眼含笑意说,不巧,这本书还没得闲,隔几天吧。他也就笑吟吟地离开了。
他们对话不多,一个兴许无心,一个绝对有意。我隐约觉得,我的朦胧爱情,遭遇危险了。我的劣势,不就是一个临时工嘛。于是,我渐渐地也有“补员”的渴望。一旦补成,我和陈伟生也就平起平坐了。母亲的补远不补近,补大不补小,在我新的念头里一掂量,也就渐渐觉得她偏心起来。
食品厂已经进入生产旺期,每晚都在加班,要加到除夕的前一天。林干事也就留下来巡夜,当然是象征性的,时留时不留、爱巡不巡的,全凭他的喜好。他如果留下过夜,隔天一大早,你就可以看到,楼顶的天台上,他屈腿马步,蚕头鹤尾,双手握拳倒转,平放在肋下的动作,懂武术的人说,这是在练站桩功。此君也爱说些笑话,说有一次他听一个老干部作报告,那老干部是照着稿子念的,底下的人听得晕晕沉沉,昏昏欲睡。都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念到末尾时大家倒是来了精神。想不到,那老干部竟然也受到群情激奋的鼓舞,声嘶力竭地说,“我们要反击右倾翻案风,苦干加上23干,把我们的生产搞上去!”把大家弄得一愣一愣的,不知这“23干”是什么意思。后来,知情人说,那“23干”其实是“巧干”,他老人家把秘书的手写稿给念错了。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林干事的讲述水平,不是我的一支拙笔可以描述得尽的。他这个人喜欢哗众取宠,喜欢趾高气扬,喜欢颐指气使,喜欢独断专行。总之,他的为人,心性高傲。说到他,我父亲脸色一沉,始终沉默不语。
《地下游击队》,我看过一遍,在外村。但是,只看了后面的三分之二。那年月看露天电影很不定性,很多消息的获得,是一时间的,等你人火急火燎地赶过去,电影已经开演了。所以,我也很想再看一遍囫囫囵囵的《地下游击队》。可惜,就是没人替我顶班——我这只是在心里说笑而已一—有谁稀罕你呢?即使有人顶你,你也不敢去的。
陈伟生大我一两岁,前年就的业,能够分配在福利不错的食品厂,也是他的造化。隔天,就传来分年货的消息。每位正式工10斤猪肉,20斤茶料;临时工减半。我一听就愣住了,哪有这等好事?才做几天呀?太多了吧!但是一转念,也就这四位,且都有点“皇亲国戚”的味道,也依了旧理——正式全额,临时减半,谁会说去?
下午上班时,经过猪圈就看栏内空着,几头肥嘟嘟的大肥猪被宰杀了,切好称完的猪肉,一份份摆在簸箕上。我和叶春燕各自领到了一份5斤的,外加10斤的茶料,我们都很兴奋。陈伟生来到我们石臼房,找叶春燕说话,说他明天载货去双涵,可以顺便帮她带年货回家的。叶春燕说,也就十来斤的量,不很沉,她载得动的,就婉言谢绝了。陈伟生再次悻悻地走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