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杜 青
行业扫描
2014年度CETA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京举行
文/本刊记者 杜 青
3月12日,“2014年度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新村,协会副理事长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劳伟杰、俞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柳得安,秘书长赵同华、副秘书长周建辉出席会议,近50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参加会议。
首先,赵同华代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做2014年度工作总结。他指出,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度组织了“PALM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年度中国演艺设备行业优质产品奖”、“年度PALM展产品技术进步奖”、“年度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强企”四项评选活动;组织专家对专业音响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应用技术等问题进行技术专项、专题活动;对行业重要、急需的缺项技术标准的立项、编制、修订;演艺设备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的规范和完善,新增音视频系统集成工程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以及项目经理资格培训与测评、筹备演艺设备行业新职业立项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随后,赵同华汇报了专业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项目和计划,内容包括:继续开展新年度四项评选活动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表彰评选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专业委员会专业组队伍建设,做好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准备工作,确保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平稳顺利;加强行业技术引进,组织专家考察调研,发挥专家作用;全面展开《演艺场所扩声扬声器系统通用规范》等五项标准、汇编的立项、制定和申报的工作;持续开展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资质评定与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孟子厚代表2014年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汇报了对7家专业音响制造企业13款场馆扩声产品的考察调研情况,从技术水平、适用场馆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下一步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劳伟杰就协会承接政府有关课题调研、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的意义及其进展情况做了介绍,内容包括“舞台效果装备控制集成系统的呈现效果”和“专业音响、灯光产品检测评价体系及功能服务平台”课题研究,《专业剧场建设标准》制定;《剧场工艺汇编》、《剧场常见问题汇编》编制等。
会上,专家们就会议内容进行了交流,肯定了协会在积极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针对行业发展和协会各项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为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起到正确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会议还特别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部/文化部专家蒋伟介绍了2014年国家新出台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以及文化部、科技部对演艺行业的支持政策等最新科技方面的政策动态,并特别期盼协会能为科技部的总体专家组在进行决策时提供支撑。他重点介绍了方案中涉及演艺行业的内容,在新的科技计划体系中,将原有碎片式的国家科技计划配置方式改为集中式,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项会关联到演艺行业,特别是“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的申报主体必须是企业,这就为企业科技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朱新村在会上做重要讲话。他首先感谢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在百忙之中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支持,他指出会议内容充分反映了协会当前在行业技术领域三个方面的工作特征:扩大技术抓手及正面引领作用,包括知识产权的评奖、新产品新技术交流及高新技术展区设立、行业强企及优质工程评选等,通过一系列的针对行业企业、工程商的引导举措,扩大行业影响力、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针对行业特点开展相应的技术活动,国内演艺设备行业中专业音响、专业灯光、舞台机械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技术问题各不相同,专业委员会开展的相关调研活动要紧密关注行业市场热点、企业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益尝试;充分发挥协会引领和承担的职能,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协会要承担更多政府下放的职能,承担更多政府不便做、单个企业做不了的项目。在当前发展文化强国、以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宏观形势下,演艺行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协会必须根据自身的定位、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市场的需求,更好地起到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朱新村强调,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结束之年,针对协会技术层面的工作推进,专业委员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路线图。最后他要求,专业委员今后的工作要结合协会、行业特点,技术层面的工作要体现三个字:技术能力要“强”;活动方式要“活”;工作亮点要“增”,努力提高专业委员会的行业技术指导和引领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为演艺设备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张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