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戈
[摘要]课堂导入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30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巧妙的导入所吸引,进而好奇后面的教学内容,对课文提起兴趣,更加有效地学习。
一、故事导入法
选用有趣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他们喜欢听奇闻轶事,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常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的故事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再配以生动表达,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进行《愚公移山》教学前,给学生生动讲述了一个大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铁杵成针”——相传,李白小时候生性顽皮,不喜读书。一天上课时,趁老师不在就偷偷跑出去玩,到了山下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铁杵,他很纳闷,心想:“这是在干什么啊?”便上前问老婆婆,万万没想到老婆婆回答说:“我在磨针啊。”于是李白吃惊大叫:“这么粗,怎么磨成针啊?”老婆婆笑着回答说:“只要我天天磨,铁杵总要越来越细吧,还怕磨不成针么?”聪明如李白听后联想到自己的学业,深感惭愧,便转身跑回书屋学习。讲完这个故事,笔者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道理得到启示,明白克服困难必须下决心并且能艰苦奋斗,做到持之以恒。随后导入课文,让学生再从课文中去发现这种精神,学生在收获了更多知识的同时又更加有效地学习课文,何乐而不为?
二、 多媒体导入法
现阶段,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进行图片、视频、音乐的分享,使用好FLASH动画等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曾用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图片配以抒情背景音乐导入,同时向学生发问:“看了这幅图画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讲述一个故事?”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该诗歌,读后通过想象自己描绘出一幅关于天上的街市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导入,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和谐,学生更加感性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又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笔者用一首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作为导入音乐,播放时不少学生还能跟着一起唱起来。显然,下面的内容就是讲解《水调歌头》,通过王菲的歌声去感受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意境,也别有一番趣味。
三、 背景导入法
在课文教学开始前,通过多媒体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是常用的导入方法,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我们都不禁怀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去面对课文。背景导入不但能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了解课文的诞生背景,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隐含的深刻含义。
例如,教学《出师表》一文,笔者事先了解到班上大部分学生读过《三国演义》,对《出师表》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在课前笔者就让学生课下自行查阅《出师表》的写作背景和相关信息,在导入时,再给全班简要讲解三国在《出师表》下笔时的状况,重点突出蜀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此时境况,让学生从历史背景里感悟到诸葛亮书写该文的心境和情感,从而忍不住想要细细阅读深入了解诸葛亮对阿斗说了什么,然后再一起进入课文。
四、 实验演示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特点去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情景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课文学习。在《死海不死》一文教学中,笔者事先准备好两个一样的塑料盆,一盆放清水,一盆放等量的浓度很大的盐水,还有两颗鸡蛋。然后让学生将两颗鸡蛋分别放入两盆水里,结果发现盐水盆里的鸡蛋不会沉。将两颗鸡蛋调换,结果还是一样。学生都很好奇,笔者这时告诉大家答案就在课文里,于是学生都兴奋地读起来。
总之,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更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理解的考验。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不断思考创新课堂导入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福增.如何做好初中语文课堂导入[J].新课程学习(上),2014(6).
[2]陆梦音.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模式探讨[J].新课程(下),2013(5).
[3]黄玉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2(9).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