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
浅谈大学纺织专业教学现状
张顺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纺织工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样的,也给大学纺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调查企业对大学纺织专业人才的需求,总结出了大学纺织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担任的主要岗位,并分了现阶段大学对于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并对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纺织;教学
现代纺织工业对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纺织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纺织工业领域,纺织工业在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根据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培养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的专业纺织工程人才。
大学现阶段的纺织工程专业现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成的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中也比较系统性和全面性。但由于现阶段纺织企业对纺织专业人才的有了较高的需求,现阶段的防止教学就显得实践性和应用型不足,据很多企业对高职纺织专业人才的回馈显示,学生专业技术不够实用、专业技术不够扎实,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具体来说,现阶段大学纺织专业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
1,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严重脱节,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联系不密切、专业课程方向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对称以及学生的实践环节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现阶段大学对纺织工程专业教学都是以“大纺织”为目标,其内容体系包含了多元化的纺织知识系统,教学流程比较长,设备多,工艺原理抽象,在纺织工程中,各个防止系统的工艺流程与加工设备相互差异较大。
2,纺织专业课时较少。
大学对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但纵观现阶段大学的教学计划,像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基本相同,其课时一般在60到100个课时,相比较而言,大纺织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课时在不断被缩减,不能满足教学实际内容的需要。
3,实践设备缺乏。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纺织专业涉及多样化的纺织系统,在纺织工程的专业试验中,对实践教学设备有了更多的要求。而现阶段大学实践教学的匮乏给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有些大学购买纺织企业更新淘汰的二手纺织机,还有一部分大学开发一些纺织小型样机,这些小型样机与企业使用的纺织设备在设备构成与工艺原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实用性不高。
根据现阶段纺织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要求我们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对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进行系统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现阶段大学的纺织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确定为懂新技术、会现场管理、能动手操作以及具有基础的现代纺织基本理论。大学纺织专业的人才在进入企业后一般从事工艺员、产品开发员、质量检测员、纺织品销售员等岗位,这就明确了纺织专业人才所需要的能力,根据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在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中,要注意应当以实用性为主体,加大课程的整合力度。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要涵盖岗位需要的各项知识能力,具体包括纺织机械知识、纺织电气控制知识、纺织材料知识、纺织品设计知识以及纺织生产知识。在实践课程方面,分为两大部分,综合练习和综合应用,通过综合练习将学到的基本技能、专项知识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应用结合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顶岗实习的形式,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水平。
2,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学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得全面的纺织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改善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进行理论课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以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改善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结合专业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引进多媒体课件演示、录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建立方针数据库,在实践教学前,利用课件、PPT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其次,学校要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实习基地和开放实验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组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便于学生今后进行顶岗实习。
4,改善纺织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以往的纺织厂设计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并没有实用价值。改革毕业设计内容,在新的毕业设计中以纺织品的设计为主线,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选择学科最前沿的相关内容进行选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于学生与市场接轨。
5,大学加大对纺织专业的经济投入,积极建设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另外,加强大学纺织专业专用的教材的建设,建设适合现代教学需求的新教材。
[1]储长流,毕松梅,孙姸姸.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0,05:112-113.
[2]徐珍珍,许德生,魏安方.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纺织,2005,11:53-54.
[3]王劲伟,郝凤鸣.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纺织教育,2007,06:42-45.
[4]储长流,毕松梅,孙妍妍.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2,02:138-13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