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双
吉林省敦化市翰章乡学校
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刘丽双
吉林省敦化市翰章乡学校
打造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每一个思品教师的追求,灵活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恰当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采用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就会使思品课堂充满活力。
素材;方法;热点;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思品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就教学所得谈一谈我的一些教学策略。
新课标也要求思想品德课程要坚持回归生活的理念,新课改更是明确提出,生活化是思品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当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去进行教学,去设计教学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乐于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的理念。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课“肖像权”这一内容时,我就围绕班级中李丽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进行教学。李丽在生日的时候妈妈带她到影楼照了一套艺术照,拿到照片之后母女俩都很满意,可是之后有一天,她经过影楼的时候,竟然看到自己的照片展示在橱窗中。李丽讲完这件事之后,我就让同学们根据这件事展开了讨论:1、影楼的做法侵犯了李丽的肖像权吗?为什么?2、你有类似的经历吗?3、你认为李丽应该怎么做?4、影楼怎么做才能不侵权?因为是发生在身边同学身边的事,所以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讨论的非常热烈,就这样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我的适时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维权,一定要合理合法。再例如,在学习第八课“消费者享有的权力”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人、邻居、朋友等在消费中被侵权的事例,然后把这些材料整理归类后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案例都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消费者的做法对不对?原因是什么?他们应该怎么做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是自己收集的案例,尤其是自己熟悉的人甚者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为此,在热烈的讨论学习中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维权这一知识点就迎刃而解。可以说,通过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少了许多空洞的说教,多了不少生活的真实,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时政热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思品课的性质与目的,也决定了教学要紧密联系时政热点。教学中引入时政热点可以使中学生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状态,树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尤其是近年来,时政热点已成为中考考核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同时时政热点也是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如果在教学中恰当穿插最近的国内外时政新闻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让学生对这些时政新闻或热点话题进行评论,就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教材第六课“依法治国”这一知识点时我给同学们呈现了高晓松醉驾这一案例,在学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时我让同学们讨论了钓鱼岛问题,在学习第四课“科教兴国”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在学习第九课“艰苦奋斗”时我让学生聆听了“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三栖尖兵何祥美的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等等。然后我围绕这些时政热点设计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讨论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进行恰当的指导与点拨。通过这样对时政热点的分析讨论,既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理智的情怀、激发了学生爱国的热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单调、乏味的现象,,使学生兴趣盎然,使课堂充满活力,作为思品教师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品表演、小组讨论、情景体验、辩论、演讲等。至于每节课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要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必须为这堂课服务。例如,在讲“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学习“生命健康权”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讲“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时我组织学生看大会新闻报道,模拟走访人大代表;在讲”“礼貌是尊重”时我组织学生演小品;在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时候一节课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可行的。
问题设计的精巧与否关系到课堂是一潭死水还是激情四射,所以教师要想课堂充满活力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而问题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想。并且这种感想不是硬塞进去的,而是从学生心灵深处发出的,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面对全体学生,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又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与父母有矛盾吗?你怎样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这几个问题既可以让中下层学生有话说、又能够考察优等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