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韬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410000)
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宣传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
宣传画又称海报、招贴,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和家庭张贴。宣传画作为一种宣传、鼓动、广而告之和烘托气氛的艺术手段,一般分为政治、军事、电影、旅游、节庆和商业几大类。
中国的宣传画一词,最早出现于195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参考资料》一书。这以官方的名义得到了确认和引用。宣传画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具有作用的革命力量”。 20世纪初期,在西方的装饰艺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艺术设计思潮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首先在上海孕育了具有较高艺术和商业效应的平面绘画作品,通过利用版画和色彩画手段来服务于城市的商业活动,比较常见的是月份牌,浙江海宁人杭稚英是其中最杰出代表,是中国早期商业美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上海创办“稚英画室”专门从事月份牌绘画和商标包装设计等,他的学生李慕白后来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年画艺术大师之一,这种商业美术的繁荣虽然主要局限于民国的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但对整体的中国文化却产生了深远影响。分析今天留存下来的民国商业绘画,其创意理念、色彩原理、构图法度等方面都为后来新中国宣传画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已成为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重要资料。1949年之前的革命性宣传画尚处于萌芽阶段,多以漫画、小品形式体现在报纸、杂志和建筑墙面,对国民进行爱国宣传与行动上的号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百废待兴。1951年由中苏友好协会联同中国美协和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举办了“苏联宣传画和讽刺画展览”,同时以“新技法”的形式为中国绘画界所熟悉,1954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苏联美术理论家伊凡若夫写的《谈政治宣传画》一书,国内关于宣传画的理论主要由此而来。由战乱中摆脱的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之中,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歌颂各项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的模范人物、颂扬国家领导人的功绩、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为了配合党中央的各项政治任务等,传统木刻与版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影像技术和印刷水平尚不大发达的建国初期,大批画家投入到了宣传画的创作中来,继承了民国月份牌年画的图示技巧,保留了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形象俊美、刻画细腻的特点,注重将生活写实与表现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并且越来越注意对西画中写实造型法、明暗法、透视法的借鉴,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也不是传统意义上木刻年画和门神画的“散点透视”和“平涂法”,而是运用立体造型、明暗色调、交点透视等方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邵靓云的宣传画《滑冰》,表现了儿童在溜冰场愉快运动的场面,刻画写实而细腻,设色艳丽,具有很强的展示性。50年代至文革前宣传画在表现性方面百花齐放,画家们积极从事宣传画的理论和风格探讨,这一时期的宣传画作品,融入了画家更多的艺术推敲,这十多年里进行专业宣传画创作的专业画家数量众多,展现了人们的革命理想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及憧憬。
70年代末至80年代,宣传画得到了复苏和全面兴盛。随著政治活动和群众运动的减少,宣传画由纯粹的政治工具向多元方向转变,无论是创意、风格、内容都出现了新的气象,80年代是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时代,改革开放让国家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宣传画的题材涉及到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保护、时尚消费、商业广告等等方面,不再是文革时期红色主题统治的格局,宣传画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亲近,色调和画面变得清新、雅致而柔和。宣传画开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环境,乡土风在一定时期比较盛行,其特点是紧密结合生活,画风朴实,注重传统美学形式在画面中的运用,80年代的教学宣传画《小猴子下山》是80后难以磨灭的记忆,猴的造型写实中又为其赋予了人的形态,比如表现人的喜悦、沮丧等情感,同时继承了传统装饰性的造型样式和构图方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创作的手法和观念不断突破,新的表现形式不断涌现。整个80年代的宣传画创作非常活跃,全国性宣传画展也举办较多,王小璐的《龙腾虎跃》是第四届展览的获奖作品,作品大胆借用传统首饰造型作为龙的装饰元素,既中国化又非常现代。
90年是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贫富、就业、环保、体制改革、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等等,都成了热门话题。当代宣传画的政治色彩大大减弱了,同时,高校的学科建设需要,通过设立设计类专业,对设计的深度到广度越来越拓宽,宣传画逐渐被“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替代,尤其是经济活动的频繁对宣传画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过去一幅宣传画往往要耗时1-2个月才能完成,现在通过电脑技术手段和喷绘技术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成批制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手工制作慢慢被取代,宣传画特有的手工感、独一无二的味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十分完美而又没有个性的电脑技术效果。当然,借助电脑手段,宣传画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题材增多。 “公益广告”展览比赛、活动启事等类型的作品在张贴于公共空间的同时,也通过杂志、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出现在公众视野。
宣传画的辉煌时代已经不再,这种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艺术形式,作为一个时代符号永久停留在了人们遥远的记忆深处,我们应该向所有为宣传画的发展作出努力的前辈艺术家们致敬!向手工创作的实践者们致敬!向精心印刷宣传画的工人们致敬!向我们已失去的那个时代致敬!
邹雅.亟需把宣传画创作提高一步[1].美术,1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