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 肖元广 刘兴锋等
摘要
从湘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桤木人工林的林分经营现状、湘西地区森林蔬菜资源特征、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存在的问题出发,就湘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桤木人工林发展森林蔬菜的可行性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只要合理的林分抚育,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强化管理,并且加大宣传和加强产学研合作,在退耕还林桤木人工林发展森林蔬菜是可行的,能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林农和地区政府创造收益。
关键词 森林蔬菜;退耕还林;桤木人工林;湘西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169-02
Discussion on Forest Vegetables Development in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 in Western Hunan Area
SHANG Hai1, XIAO Yuanguang1, LIU Xingfeng1, HE Gongxiu2*
(1.The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Jishou, Hunan 416000; 2. College of Fore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forest vegetables in Alnus cremastogyne plantation of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 in Western Hunan area were discussed from Alnus cremastogyne plantation stand managem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vegetable resources in Western Hunan, the problems of forestry vegetables development in plantation of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 The study showed that developing forest vegetables in Alnus cremastogyne plantation of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 in Western Hunan area will be feasible and reconcil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create income for the foresters and local authorities with a reasonable stand tending, plan scientifically, promote gradually and manage intensively and increase awareness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Key words Forest vegetables;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 Alnus cremastogyne plantation; Western Hunan
森林蔬菜是指自然生长或无干扰栽培在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原始天然林区或次生天然林区,地上部分可加工食用的木本、草本、竹类和蕨类等森林植物 [1-2]。作为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森林蔬菜在林业生产经营以及林产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生境良好,无农药、激素污染,富含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常被冠以“林海山珍”之美称。
湖南省湘西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根据龚双姣等[3]人调查显示,湘西地区有种子植物类的野菜共计87科119属335种,大多数都是属于森林蔬菜的范畴,可以生长在林内或林缘,可食用野菜中以菊科所占种类最多,其次是蝶形花科、禾本科等,其中叶菜类有251种,根茎类有39种,花菜类有21种,果菜类12种。以种子供食的有12种,目前湘西地区已经有60多种森林蔬菜得到简单开发[4]。
1 湘西退耕还林地状况
1.1 湘西退耕还林面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植被繁茂,森林蔬菜资源丰富。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全面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共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7.67万hm2,包括退耕地还林13.18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2.88万hm2,封山育林1.61万hm2,增加林地面积10.88万hm2。
1.2 退耕还林主要造林树种
桤木作为一种新型速生优良纸浆用材樹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华东和华南等地区已经进行了大范围的引种和栽培[5]。研究表明:桤木具有积累氮素和改良土壤效应,桤木林土壤结构疏松,蓄水性和通气性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水解氮、土壤微生物、各种酶类以及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杉木纯林[6]。
湘西自治州属于湖南省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用桤木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造林树种,可以快速对需要改造的坡耕地、沙化地进行植被恢复。桤木的速生性使造林地快速郁闭,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体系,同时桤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豆科固氮树种,对于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氮素累积、物质循环、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1.3 退耕还林地区桤木人工林特征
目前,湘西自治州全州已发展桤木人工林约6.67万hm2。通过对湘西地区的花垣县、永顺县、吉首市3个地区不同林龄、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桤木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实际造林密度远大于最优密度。由表1可知,当前湘西8~10年生桤木人工林平均造林密度为1 456株/hm2,是文仕知等[7]人建议的最优造林密度800株/hm2的1.82倍。由此可见,当前湘西地区桤木人工林的造林密度以及林分经营密度是不合理的。
按照8~10年生桤木人工林经营最优控制密度对桤木人工林进行经营管理,桤木人工林内透光性、透气性较好,0~1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5.69 g/kg、氮素含量高达1.52 g/kg[8],且由于桤木是落叶树种,养分归还速度快,土质疏松,林下枯枝落叶量大,营养面积与生长空间能够满足林下作物和森林蔬菜的生长。
2 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的前景模式
2.1 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的前景
我国民间食用野菜和以野菜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人们已积累了许多野菜食用和药用的经验[9]。
我国野菜资源极其丰富,共有213科1 822种,分布于全国各地[10],并且绝大多数属于森林蔬菜。
黄雪梅等[11]人的研究显示森林蔬菜黄藤具有全植株开发为抗氧化剂的潜力;陆俊等[12]人分析表明,鸭儿芹、蕨菜、笋子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矿物质元素;杜仲花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达18种以上,氨基酸总含量为21.41%,总黄酮含量为3.53%,具有保肝、降血压、抗炎、解痉等多种生理活性功效[13]。综合来看,森林蔬菜不仅可食性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高,而且大部分都有保健或药用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森林蔬菜的需求呈现逐步增强的态势,森林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较好,适宜众多高等植物生长,各种野生蔬菜有很好的生长环境,植物生长量大,品质优。湘西种子植物野菜分类统计见表2。在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不但能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加速林地物质循环,将原本林下供给杂灌杂草的养分转移到经济作物上,维持林分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为林农以及地区政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2.2 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的模式
(1)对于可直接成林的多年生木本类森林蔬菜,需要在退耕地将其作为造林树种直接进行栽培,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将不同树种进行混种,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如香椿、板栗、茅栗、川榛、粗榧等,即將有直接经济价值的多年生木本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作为退耕还林地的造林树种。在造林初期设置合适的造林密度,在成林后林下空间可套种其他作物,既能保证前期树种的自身生长,又能够在后期合理利用林下空间,还能增加保水保土能力,在满足空间结构的同时需要考虑时间结构,使套种品种的采收与木本蔬菜分开。
(2)对于多年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类蔬菜,可在现有的桤木人工林中龄林以及成熟林中进行林分抚育,在林冠层打开“天窗”,林下除灌除草,为森林蔬菜的发育创造条件,进行套种。利用上层桤木的枯落物为经济作物提供养分基础,主要是在空间结构上将林木和森林蔬菜分离,“共享”营养物质,比较常见的成熟模型有枣粮间作、胶茶间作。由于这些模式是在中龄林和成熟林中套种,所以不适合过多的人为干扰,适用于耐阴的多年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森林蔬菜,例如虎杖、山苍子、华中五味子等。
(3)对于一年生草本蔬菜,在现有新造林的基础上进行间作。有研究显示在幼林地或疏林地种植草本植物,能显著促进林分生长,提高郁闭度,缩短郁闭时间,增加乔木的总根量和根系总长度,提高林地生产力[14]。此模式下需要把握好新造林的株行距,为林下作物预留出生长空间,种植一年生草本,例如车前、鸭儿芹、野葱、小根蒜等,相较于上述2种模式,此类人为干扰较大,而且要选择合适的间作物种,要求物种之间无生长拮抗。在林木的生长后期,需要做好林分抚育,以保障森林蔬菜的生长空间和光照需求。
3 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目前森林蔬菜人工种植品种少,只对香椿、紫背菜、荠菜、黄花菜以及菌类等品种进行了商业开发,农民进行了少数品种的零星栽培,管理相对粗放,使森林蔬菜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得不到保障,且常有大小年现象,蔬菜的品质低、不稳定,商品率和经济效益也较低[15]。
3.1.1
种源选择与产品采收的问题。森林蔬菜品种多样,不同品种市场需求不同,价值亦有所区别。在森林蔬菜的培育选择中理论上是以本土作物为主,参考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品种从而确定林下培育种源。森林蔬菜成熟后避免传统、粗放的破坏性采摘方式,应进行科技集中采集和处理。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品种采收要适度适量,避免资源破坏严重。
3.1.2
现有林分密度过大。湘西地区的桤木人工林造林密度过大,需要进行间伐,留优去劣,开沟埋青、施肥。通过林分抚育去除劣势木,同时翻耕林地,适量施肥,控制好合理的林分密度,并且预留出森林蔬菜的发育空间。
3.1.3
森林蔬菜加工落后。湘西地区野菜品种丰富,分布广,但是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受地理条件限制,丰富的资源和人民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大多数野菜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极少数被农民自采自食和粗加工,用途单一,少有将森林蔬菜开发作其他用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湘西地区交通受限,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极其落后,野菜加工主要是干制、腌制,少量进行罐装,包装简陋,卫生、品质无法得到保障,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创造高效益,因此无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3.2 发展措施建议
3.2.1
林分疏伐和整理。从当前湘西地区的退耕还林地——桤木人工林来看,种植密度和经营密度都大于桤木的最优密度,要在成熟林下发展森林蔬菜,首先需要对林分进行抚育,控制合理的经营密度,在林分上层打开“天窗”,为森林蔬菜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光照条件;在清除劣势木的同时保留林下枯落物,作为森林蔬菜培育的天然肥料。林下发展森林蔬菜,需要无公害栽培管理,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扰,以突出其天然性和无公害性[16]。
3.2.2
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在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需要政府倡导,充分吸取其他地方森林蔬菜的发展经验,建立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对品种栽培作大量尝试;制定相关政策,抑制现有的季节性集体采集、贩售,以保护种质资源;投资森林蔬菜的收益周期相较于林业产业要短,需要吸引投资,引入先进的采收技术、加工线和包装工艺;对投资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设置上一级管理部门,防止行业内恶性斗争,禁止不公平的商业行为。
3.2.3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产品品质。与省内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合适的野菜资源进行驯化和人工栽培,对不同森林蔬菜的具体营养成分和开发利用价值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强化产品加工工艺,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品质,形成名优产品;结合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选择地区内营养价值高,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蔬菜进行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发展森林蔬菜系列的各类食品,将其作为本土特色,尽早形成森林蔬菜名优产品,从而开发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何功秀,王旭.我国森林蔬菜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J].经济林研究,2005(3):76-80.
[2] 王格,冯文贵.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蔬菜的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01(1):44-46.
[3] 龚双姣,邓琴,陈功锡.湘西种子植物野菜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J].生命科学研究,2002(S2):41-44.
[4] 陳正法,梁称福,肖润林,等.湖南浏阳市大围山区高等植物类野菜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植物,2004(4):291-296,301.
[5] 文仕知.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6] 戴慈荣,钱玉红,许利群,等.杉木恺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S1):65-69.
[7] 文仕知,朱光玉,王忠诚,等.湘西桤木人工林蓄积量模型及适宜经营密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92-97.
[8] 文仕知,黄采艺,杨丽丽,等.桤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季节动态空间分布与生物循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2(6):96-101.
[9] 张景书.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10] 罗洁,杨卫英,吴圣进,等.中国野生蔬菜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J].广西植物,1997(4):363-369.
[11] 黄雪梅,牛国才,黄世能,等.森林蔬菜黄藤鲜笋及植株不同器官的抗氧化活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1):14-18.
[12] 陆俊,刘婷,李忠海.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种野生蔬菜中7种矿物质含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119-122.
[13] 杜红岩,李钦,杜兰英,等.杜仲雄花茶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6):88-91.
[14] 陈凯,胡国谦,饶辉茂,等.红壤坡地柑桔园栽植香根草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报,1994(3):249-254.
[15] 汪有科,盛义保,陈书文,等.我国野生木本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3):37-41.
[16] 张世鑫,刘世彪,李晓腾,等.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