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娜
细菌标本采集的前期处理措施探讨
李云娜
目的探讨细菌标本采集的前期处理措施, 从而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细菌标本3000例, 对其质量进行分析、统计, 对采集不合格的标本分析其原因。结果标本检测质量合格的有2670例, 合格率达到89%, 而不合格的有330例, 不合格率为11%;分析不合格原因,其中取样位置不准确的有55例, 未及时送检有70例, 无菌操作不严格的有132例, 特殊标本没有及时处理有23例, 样本采集量不够的有50例。同时要统计各类标本的质量检验情况。结论严格控制并且遵守细菌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采用正确方法、科学采集细菌标本, 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细菌标本的质量, 从而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
细菌;标本采集;前期处理
细菌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细菌学检验主要是对人体各种各样的体液、组织以及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理学检验, 其整个过程包括患者提前准备、样品的采集、运送以及处理、病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等多种程序[1]。因此, 细菌学检验能够为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确诊时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医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细菌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包括细菌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分离培养方法等,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在本院临床各科送检的细菌标本3000例, 其中血液标本有369例, 痰液标本有985例, 尿液标本有550例, 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有421例, 脓肿组织标本有300例, 粪便标本有375例。对所有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 其中显示阳性的有1005例, 阳性率达到33.5%;显示阴性的有1995例。
1.2 方法 按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的样本采集要求采集细菌标本, 并且严格遵守样本的运送、处理方法, 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价, 可按照优良、合格以及不合格三个等级予以评价。同时, 对各种类型的样本要分别进行评价, 计算总合格率, 认真分析不合格的标本原因。合格率=(优良+合格)/总例数×100%。
2.1 标本检测质量的合格情况 样本检测质量合格的有2670例, 合格率达到89%, 而不合格的有330例, 不合格率为11%;同时要统计各类标本的质量检验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类标本在细菌学检验时的质量分析(n, %)
2.2 标本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标本质量检测部合格的原因, 其中取样位置不准确的有55例, 未及时送检有70例, 无菌操作不严格的有132例, 特殊标本没有及时处理有23例, 样本采集量不够的有50例。
进行严格的细菌学检验能够为临床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2]。细菌标本的采集有多种类型和方法, 其中有些标本需要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获得, 比如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以及脓肿组织标本;有些标本需要患者自行获取, 比如粪便标本、尿液标本以及痰液标本。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由医务人员辅助操作获取的细菌标本, 其合格率明显高于患者自行获取的细菌标本质量, 究其原因, 是因为患者不熟悉标本采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因此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标本采集的条件, 而医务人员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专业性, 因此在标本采集过程中会注意控制某些因素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确保细菌标本的合格性[3]。
细菌标本在采集前期有很多注意事项, 而且各种类型的标本, 其注意事项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 尿液标本的采集, 最佳时机要在清晨, 男性要翻上包皮, 女性则要分开大阴唇后, 将尿道口周围用清水冲洗干净, 在开始排尿时不要用前段尿液, 而要采集中段尿液10 ml左右, 置于无菌容器中, 及时送检;采集血液标本时, 要1 d内采集3次, 且间隔时间要超过30 min。血液标本的采集原则是在患者发热高峰期、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如果患者已经使用了抗生素,则要使用树脂培养管或活性炭培养管进行采集;如果患者的发热情况有规律可循, 则要在患者发热高峰期之前30 min以后、60 min以内及时采集。采集痰液标本时, 患者要提前漱口,然后咳出, 如果痰液标本是水样或者唾液样, 则不合格。生殖器分泌物的采集, 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降低杂菌的污染度[4]。女性阴道壁存在大量正常菌群, 采集分泌物时要用专门的涤纶拭子取样, 避免使用棉拭子, 防止触及阴道壁;男性应该用专门的拭子插入尿道3 cm左右, 然后旋转取出分泌物, 要是分泌物取出时有难度, 则要从阴茎腹面逐渐向龟头方向按摩, 促使分泌物溢出, 便于采集, 而女性则要从阴道后逐渐向前按摩, 或者从阴道内压迫尿道取得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的采集, 可使用窥阴器扩展阴道, 之后用涤纶拭子采集阴道内4 cm处的分泌物即可。本研究中, 脓肿及创伤组织标本采集的质量合格率最高, 但还是存在少数质量问题。脓肿组织标本的采集, 要选择创伤深部的脓性分泌物, 并且及时送检, 避免细菌死亡, 影响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 严格控制并且遵守细菌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采用正确方法、科学采集细菌标本, 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细菌标本的质量, 从而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
[1]瞿良, 李云, 吕宇杰, 等.细菌标本采集的前期处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9): 935-936.
[2]蒋开龙, 周波, 杨志.送检细菌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的意义.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5): 505.
[3]王秀荣, 张永红, 金世香, 等.防止细菌标本片脱色的方法研究.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4(1): 34-35.
[4]杨冬华, 杨君玲.动态载片培养法批量制作永久细菌标本片.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4): 26-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96
2014-11-19]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急救中心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