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明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李承明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为临床中医更好的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八组, 每组10只。其中煎煮实验四组, 包括生理盐水组、5 min生大黄组、10 min生大黄组、30 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四组, 包括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进行处理, 制成水煎液。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下大黄水煎液对于小鼠胃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的影响, 进而探讨大黄沉降药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5 min水煎液对小鼠的胃残留率以及小肠推进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10 min以及30 min水煎液对小鼠胃残留以及小肠推进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醋大黄和酒大黄能够提高胃排空率以及促进小肠推进, 且与生大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煎煮时间的增加能够缓和大黄的沉降药性, 醋制以及酒制能够显著增强大黄的沉降药性。
大黄;炮制;煎煮时间;沉降药性
大黄作为一种中医临床常用药, 其味苦、芳香。归于胃、大肠、心、脾等经[1]。主要来源于蓼科植物如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的根茎。经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 大黄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2]。目前, 中医临床认为, 重要的沉降药性除了受到四气五味以及药物自身轻重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的影响[3]。本文以大黄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动物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1 材料 实验药品:生大黄片、生理盐水, 0.5%戊巴比妥钠、酚红等。实验动物:昆明系小鼠共80只, SPF级, 体重19~23 g, 平均体重21 g。实验仪器: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 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离心机等。
1.2 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小鼠分为八组, 其中煎煮实验四组, 包括:生理盐水组、5 min生大黄组、10 min生大黄组、30 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四组, 包括:生理盐水组, 生大黄组、醋大黄组, 酒大黄组。80只小鼠均于购入4 d后进行试验, 其间有专人负责喂养。实验期间, 灌胃频率为1次/d。煎煮实验中, 数字表示煎煮时间。
1.2.1 煎煮实验方法 本实验小鼠共40只,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生理盐水组、5 min大黄组、10 min大黄组以及30 min大黄组, 每组10只。实验前, 所有小鼠均禁食1 d。大黄使用剂量为0.1 ml/10 g, 对四组老鼠由专人负责进行灌注, 持续1周。最后1次灌注1 h后, 对每只小鼠灌胃0.2%酚红溶液0.2 ml。30 min后处死老鼠, 取胃后, 用小剪刀剪开, 利用7~9 ml蒸馏水冲洗胃内容物, 将冲洗后液体置于离心管内, 用水补至10 ml, 2500 r/min, 10 min离心后取上清。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1 nm波长处进行检测, 计算灌胃后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取小鼠小肠, 测量幽门至盲肠总长度L1和幽门至炭末所达到的前沿处长度L2, 计算灌胃后小鼠的小肠推进率[4]。实验结果见表1。
1.2.2 炮制实验方法 本实验小鼠共40只,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以及酒大黄组, 每组10只。炮制实验操作方法与煎煮实验大致相同, 本实验使用醋大黄水煎液以及酒大黄水煎液。均于灌胃1周后计算小鼠的胃内容物残留率以及小肠推进率。实验结果见表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min水煎液对小鼠的胃残留率以及小肠推进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10 min以及30 min水煎液对小鼠胃残留以及小肠推进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醋大黄和酒大黄能够提高胃排空率以及促进小肠推进, 且与生大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煎煮时间对于小鼠的胃内容物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结果分析(±s, %)
表1 煎煮时间对于小鼠的胃内容物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结果分析(±s, %)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胃残留生理盐水组 10 65.20±率 小肠推进率? 12.32 45.76±16.23 5 min生大黄组 10 37.65±12.98a 76.32±14.93a10 min生大黄组 10 56.54±13.43 48.49±17.31 30 min生大黄组 10 59.29±15.76 50.82±14.27
表2 炮制方法对于小鼠小肠胃内容物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结果分析(±s, %)
表2 炮制方法对于小鼠小肠胃内容物排空以及小肠推进结果分析(±s, %)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aP<0.05,bP<0.01
组别 例数 胃残留率 小肠推进率生理盐水组 10 60.32±10.63 45.32±9.98生大黄组 10 43.27±13.64a 54.76±10.54a醋大黄组 10 32.12±12.94ab 61.43±13.12ab酒大黄组 10 29.43±14.87ab 62.31±12.00ab
目前中医临床认为,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药物产生作用的几种趋向[5]。有文献报道[6,7], 大黄煎煮时间过长会减弱其泻下攻积的作用;钩藤煎煮时间过长则会减弱其平肝熄风作用。这些现象均与药物沉降之性改变有关。当然, 中药沉降药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作用结果, 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实验表明, 生大黄煎煮时间越长, 其对小肠的推进作用越不明显, 且会降低小鼠胃排空的速率。除此以外, 在炮制实验中, 实验结果表明炮制可以能够促进小肠推进, 加快小鼠的胃排空速率。
综上所述, 中医临床用药中, 除了要考虑到四气五味和药物本身质地轻重过对于升降沉浮的影响外, 同时也要考虑到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对于药物升降沉浮的影响, 全面考虑, 辨证施治。
[1]朱诗塔, 雷鹏, 李新中, 等.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泻下、止血作用的比较研究.中药材, 2008, 31(2):199-201.
[2]熊红.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小承气汤化学成分及药效学影响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3]杨蓉, 郑虎占.中药煎煮法的现代研究概况.中国医药科学, 2012(17):44-46.
[4]李丽, 肖永庆.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11(4):803-813.
[5]刘刚彦, 叶强, 余葱葱, 等.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2):79-81.
[6]雷鹏, 李新中, 朱诗塔, 等.煎煮方法对生大黄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4):283-286.
[7]朱诗塔, 李新中, 雷鹏, 等.不同煎煮法对大黄没食子酸含量的影响及与小肠推进作用的相关性.中南药学, 2008, 6(6): 714-7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84
2014-07-18]
250220 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