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水疗结合抚触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晓
目的探讨水疗结合抚触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恢复期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水疗结合抚触法, 分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后第7、30天时摄奶量、体重、神经行为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患儿实施水疗结合抚触法, 可以明显改善其生长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抚触法;水疗;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因围生期发生窒息导致新生儿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 是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因素。临床中往往会引发中枢神经异常现象, 由此导致神经精神及体格无法正常发育, 可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如脑性瘫痪、共济失调、癫痫及智力低下等, 有的还会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合理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在临床中具有较为重要作用。本文选取60例HIE患儿, 采取水疗结合抚触法, 对患儿生长发育具有较为明显促进作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6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研究组中男16例, 女14例, 日龄2 h~3 d, Apgar 评分3~7分。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日龄3 h~3 d, Apgar评分4~7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人工喂养、综合治疗, 主要有保暖、吸氧等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常规护理同时予以水疗结合抚触法治疗。水疗结合抚触法在操作前, 保持水温在28~30℃, 选取特制仿羊水溶质配方作为游泳所用水, 水深调整参照新生儿足底触及泳池底的标准, 采用合适的医疗用游泳圈。在泳池中均应用一次性塑料袋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每人均备好1桶水方便应用,水温保持 38~40℃, 游泳前在婴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 选取适宜游泳圈经专业人士圈套, 将婴儿放置到游泳池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缓, 手法娴熟, 婴儿可自由运动, 注意观察婴儿是否存在不适症状。游泳时间持续15 min/次左右。水疗后进行抚触, 抚触操作者双手保持温暖且涂抹适量润肤油, 面带微笑, 与新生儿保持目光交流状态。抚触操作根据婴儿抚触指南开展, 每步骤均重复进行4~6次, 15 min/次, 2次/d,持续进行10 d。在抚触过程中不可强迫婴儿处于某个固定姿势, 合理用力, 放置过度用力导致婴儿皮肤被擦伤, 力度不可过轻, 防止婴儿皮肤出现瘙痒不适感。脐痂未完全脱落前,存在出血或血痂不可按摩脐区位置。操作时注意患儿反应,若有哭闹、呕吐、肤色变化等不良反应且超过1 min 时, 需及时停止抚触。
1.3 评价标准[3]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生长指标及神经行为评分。生长指标主要有出生时、治疗后第7、30天时体重、摄奶量、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神经行为测定:患儿治疗前、出生后第7、30天时, 分别按照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患儿予以测定, 评分37~40分者为正常, ≤36分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第7、30天生长发育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患儿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体重(g) 摄奶量(ml) 神经行为(分)研究组 30 出生时 3028.5±203.1 235.4±56.8 34.1±0.6治疗后7 d 3530.4±265.8a 392.5±84.5a 38.9±0.9a治疗后30 d 5642.8±281.5a 726.5±115.6a 40.6±0.7a对照组 30 出生时 3030.5±212.5 234.5±55.5 34.1±0.7治疗后7 d 3348.5±206.5 348.5±70.6 37.2±0.4治疗后30 d 5535.0±175.5 605.4±82.0 38.0±0.5
表2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比 (±s)
表2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时间(h) 胎粪排尽时间(h)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研究组 30 2.85±0.13a 41.5±12.6a 4.4±2.6a对照组 30 2.40±0.48 60.5±13.5 6.8±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在围生期缺氧窒息, 使得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性受损现象, 主要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中则有一系列脑病症状, 有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避免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防止或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 加快损伤的脑细胞得到修复及再生, 并缓解神经系统后遗症,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在出生时均存在视、触、听等能力, 触觉属于最原始能力,皮肤则为最大感觉器官, 抚触指的是通过有技巧的、在科学指导下展开的抚摸婴儿皮肤及部位, 促使大量良好、温和的刺激对皮肤感受器造成相应刺激, 当进行抚触时相关信息经人体体表有关的触觉感受器官及压力感受器, 通过脊髓传达到大脑, 然后大脑产生信息导致神经兴奋, 由此对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刺激作用, 可促使婴儿在大量感觉信息刺激下神经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国外有研究人员发现, 接受抚触法治疗的婴儿体内应激激素的水平相对较低, 如5-羟色胺, 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可对大脑海马回受体的结合活性造成影响, 同时可对睡眠觉醒状态予以调节, 在维持精神稳定性、痛觉阈值的提高、摄食活动及体温调节中均可发挥相应调节作用, 故而抚触可对婴儿的神经活动发挥调节和促进的作用。婴儿进行水疗保健, 可以增加婴儿对感知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对应调节能力, 由此增加适应环境功能, 使得婴儿血液当中的免疫球蛋白值上升, 提高淋巴转换率, 促使中性粒细胞提高了吞噬作用。另外, 水疗可经对婴儿五脏六腑、骨骼及全身皮肤给予轻柔爱抚, 可对婴儿触觉、听觉、视觉、平衡觉、位觉等综合信息传递发挥促进作用, 能够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育及生长, 对缺氧缺血性恢复期患儿的生长发育发挥促进作用。
[1]高超, 莫丽霞. 新生儿抚触联合穴位推拿研究进展.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3):43-44.
[2]曾雪梅, 吴晓华, 马燕鹏, 等.出院后抚触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3, 12(6): 60-62.
[3]白秀芝, 范宜文.中药脐疗加抚触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7):34-35.
[4]赵锦秀, 李霞, 邓晓杨.婴儿水疗研究进展.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0):44-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45
2014-10-16]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小儿脑瘫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