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
张国英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方法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予以环境干预护理, 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摄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环境干预护理的重视可有效的减少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 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及早康复,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早产儿;不良影响
为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 采用常规护理及环境干预护理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进行护理干预, 且效果显著,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 女54例;入院距出生时间最短1 h, 最长2 d, 平均1.4 d;体质量最小1253 g, 最大2451 g, 平均体质量1984.5 g;胎龄最短为27周, 最长为36周, 平均胎龄33.2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4例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4例早产儿则行环境干预护理, 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调整生理光线。将监护室中窗帘拉紧, 模拟黑夜, 并适当减弱室内光线, 并利用黑布对暖箱进行覆盖;然后将窗帘拉开, 模拟白天, 并适当增强室内光线, 适当去除暖箱上的部分黑布;护理人员在进行光线调整时应关闭房间大门,并且应选用刺激较小的灯进行, 以防强光直射患儿眼睛。②减少噪音。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中的声音, 通常声音刺激应低于60 dB, 并且应防止高频率噪音突然发生;另外, 护理人员应合理调整医疗仪器, 以防仪器产生较高声音;护理人员应避免在监护室中闲谈, 以防引起噪音。③练习吸吮动作。在患儿不能进行喂养时, 若给予患儿进入性操作或患儿哭闹时则可给予患儿非营养吸吮动作, 比如可让患儿吸吮消毒奶嘴、自己手指等, 以练习患儿的吸吮、吞咽及呼吸的协调能力。④感觉刺激训练。护理人员应利用留置针行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 以有效的减少对患儿造成的疼痛刺激;另外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避免在患儿睡眠时间进行护理操作, 若必须在睡眠时护理, 则应轻柔的唤醒患儿, 以防突然将患儿惊醒;此外, 护理人员可在患儿清醒时播放轻柔音乐, 并可在暖箱上放置色彩鲜艳的玩具, 从而对患儿的感觉器官造成刺激, 促进患儿感觉器官发育。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入院时及出生后2周每日摄奶量、体质量增长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入院时每日摄奶量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生后2周每日摄奶量及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 观察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及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4~5 d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每日摄奶量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每日摄奶量(ml/d) 体质量(g)入院时 出生后2周 入院时 出生后2周观察组 44 40.7±23.3 521.3±81.2a 1958.5±28.2 2378.9±47.9a对照组 44 39.6±25.4 341.2±52.6 1976.5±33.6 2105.5±42.1
表2 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首次排胎便时间(h) 首次排黄便时间(h) 血清总胆红素值(mg/dl)观察组 44 7.6±2.3a 7.8±3.5a 12.2±1.3a对照组 44 45.8±16.7 53.5±142 13.8±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医疗技术的改进, 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1]。然而在救治早产儿生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特别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的早产儿, 其住院时间往往更长[2]。早产儿在出生后所面对的环境不同于子宫内的环境, 强光、噪音等不良环境都可能会对早产儿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强烈的光照极易对早产儿的眼睛造成刺激,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早产儿发生视网膜损害;另外,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通常需行具有刺激性的治疗操作, 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早产儿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且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心率加快、生长激素水平降低, 进而对其正常成长发育造成影响[3,4]。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进行干预, 为早产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采用环境干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44例患儿进行护理, 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每日摄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质量增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首次排胎便时间及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出生后4~5 d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就表明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环境干预护理的重视可有效的减少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 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及早康复,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1]杨春燕, 贾焕荣, 许平,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床旁超声心动图筛查的临床意义.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20): 1597-1598.
[2]倪映华, 张慧芬, 杨巨飞,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药师工作实践与体会.中国药学杂志, 2014, 49(8):693-695.
[3]杨玲蓉, 彭珉娟, 李桦,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2):112-116.
[4]赖基栋, 欧阳长安, 林新祝,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12): 98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30
2014-11-12]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