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观察
杨莉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68例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辅助以临床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其呼吸功能,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COPD是临床常见病, 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阻, 若没有及时就医诊治, 会加剧患者缺血、缺氧状况, 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呼吸衰竭,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无创机械通气不会对患者带来创伤, 在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时应用较多。本文分析了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68例, 男39例, 女29例, 年龄57~76岁, 平均年龄6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 经血气分析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痰多、咳嗽、气促、咳痰, 病程5 d~10年, 平均病程3.5年;其中38例肺性脑病, 19例合并高血压, 11例营养不良;排除胃肠道出血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昏迷、休克、气胸、中重度肺泡者、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包括祛痰、平喘、抗感染治疗, 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无创呼吸机参数调至同步/时间档位, 氧流量为2~10 L/min, 频率保持在10~15次/min[1];首次吸气压设定为6 cm H2O(1 cm H2O=0.098 kPa), 20 min内缓慢增加到8~126 cm H2O, 呼吸压为4 cm H2O, 12~20 h/d。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病情稳定后,可在白天间歇通气, 夜晚持续通气, 维持治疗7 d;在治疗期间, 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临床护理、饮食指导、密切观察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2]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给予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指标为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24 h,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气分析情况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pH值、PaCO2、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治疗前后, 两组血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s)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治疗前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pH值 PaCO2(mm Hg) PaO2(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7.250±0.030 7.380±0.020ab 83.5±21.5 97.5±20.3ab 56.5±2.5 82.5±12.5ab对照组 34 7.260±0.025 7.330±0.050b 84.2±20.5 78.5±22.5b 55.8±3.1 62.5±3.7b
2.2 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对比 治疗后24 h, 观察组患者心率为(100±12)次/min, 对照组为(115±11)次/min;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为(21±2)次/min, 对照组为(24±3)次/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所致呼吸衰竭会导致患者气道出现无法排出分泌物的情况, 造成气道炎性充血或水肿, 严重阻塞气道。临床实践发现传统治疗的疗效并不显著。对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避免患者气管插管, 通过呼吸机吸气, 能够产生较高吸气压, 有效克服气道阻力, 增加了患者肺泡的通气量[3], 从而减少呼吸功能的损耗, 降低耗氧量和二氧化碳量;在呼气时则可以产生较低呼气压, 抵抗内源性呼气压, 从而防止肺泡萎缩, 有助于通气改善, 增加患者肺部的氧含量, 并排出多余二氧化碳, 使动脉血氧分压提高。
在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 还需对患者给予全面、完善的临床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能够自觉配合治疗;②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呼吸机面罩, 并妥善固定面罩, 确保舒适性, 避免出现漏气,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吸机, 可亲自示范, 使患者掌握应用技巧;③帮助患者掌握咳痰技巧, 必要时给予物化治疗, 有助于稀释痰液, 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提醒患者多饮水, 控制湿化器水温, 温度在32~35℃较为适宜[4];④饮食指导。患者应多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确保营养供给均衡, 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类摄入量;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对肾功能不全者, 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限制盐摄入量;建议心力衰竭、水肿患者多吃蔬菜、水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CO2、P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 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说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确诊, 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呼吸功能, 改善预后, 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1]武秀华, 沈策.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压的作用.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7):1322-1323.
[2]范和红.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6): 2671-2673.
[3]侯太辉, 秦金利.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20):94-95.
[4]张彦霞.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护理观察.中外医疗, 2014, 15(3):163-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120
2014-11-14]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