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益气和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5-07-12 18:32:51张清科张齐苑饶梓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有效率

张清科 张齐苑 饶梓辉

辛开苦降、益气和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清科 张齐苑 饶梓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萎缩性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不同程度变薄、腺体萎缩或消失病变, 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部疼痛、消化不良和恶心呕吐等, 单纯西药治疗效果较差, 较难治愈, 且容易复发[1]。近年来, 本院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2012年3月~2014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慢性萎缩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慢性萎缩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诊断标准[2], 且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在自愿知情同意原则下,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观察组男20例, 女21例;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38.0±5.1)岁;病程9个月~11年, 平均病程(4.8±0.5)年;Hp阳性33例, 占80.49%;对照组男25例, 女16 例;年龄22~62岁, 平均年龄(39.0±5.2)岁;病程12个月~9年, 平均病程(5.2±0.3)年;Hp阳性34例, 占82.9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入选患者均排除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和胃癌, 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无心、脑和严重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 给予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2次/d, 800 mg/次;克拉霉素, 2次/d, 250 mg/次。2周为1个疗程, 给药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 处方:半夏12 g, 黄芩9 g, 干姜9 g, 薏苡仁25 g,白术、山药各20 g, 党参15 g, 黄连5 g, 大枣9 g, 甘草9 g, 茯苓15 g, 三七5 g, 炒鸡内金9 g、大黄9 g、白头翁9 g、当归9 g、桃仁9 g、黄连9 g、延胡索9 g。1剂/d, 水煎, 分3次饭前服用。3周为1个疗程, 给药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3]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 胃镜复查胃黏膜炎症病灶好转, 病理学检查证实异常化生或增生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变区域缩小>1/2。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 病理检查结果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②清除Hp疗效标准:Hp为(-)表示清除;Hp(+)表示显效;Hp(++)表示有效;Hp(+++)表示无效。Hp清除总有效率=(清除+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两组患者Hp清除效果比较 对照组清除18例, 显效5,有效4例, 无效14例, Hp清除总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清除28例, 显效6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 Hp清除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便秘1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出现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属于中医学胃脘疼痛、痞胀、嘈杂等范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饮食不洁、抵抗力下降、Hp感染、情绪变化、胆汁反流均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因素, 这些诱发因素反复侵蚀胃黏膜, 破坏胃黏膜的屏障, 最后会引起腺体萎缩, 甚至引发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组织变化。因此, 为了有效防止疾病恶化, 必须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中医认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 为阴阳升降之枢纽, 今中气虚弱, 外邪乘虚内入, 致寒热互结, 遂成痞证[4]。中气既伤, 升降失常, 故可见呕吐、肠鸣下利。治宜调其寒热, 益气和胃, 散结除痞之法。方中以半夏散结除痞, 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 黄芩、黄连泄热开痞, 以上四药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然寒热互结, 又为中虚失运, 升降失常, 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利脾虚, 与半夏配合, 有升有降, 以复脾胃升降之常[5]。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 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诸药合用, 共奏滋养胃阴、补气活血、健脾养胃之功。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41例患者,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2%, Hp清除总有效率为90.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 不良反应少, 中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该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值得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1]陈灏珠.慢性胃炎.实用内科学, 2002:1737-1739.

[2]朱兆华.慢性胃炎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新医学, 1998, 29(5): 231-232.

[3]刘勇.胃黏膜肠化生与胃癌的关系.临床医学, 1997, 17(2): 38-39.

[4]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37-38.

[5]车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10):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83

2014-11-14]

523691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张清科 饶梓辉);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齐苑)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有效率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健康护理(2022年5期)2022-05-26 16:27:58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医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 20:29:51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