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5-07-12 18:32:51巫阳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

巫阳光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巫阳光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142例, 尼莫地平组158例, 氟桂利嗪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记录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伴随症状的评分, 并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尼莫地平组经尼莫地平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为95.57%, 与氟桂利嗪组的93.6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 氟桂利嗪组有21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9%;尼莫地平组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 明显小于氟桂利嗪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相当, 但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更少, 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功能性致残病的范畴, 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严重时可引起四肢瘫痪,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 中青年时期是发病高峰期, 且以女性多见[1]。目前, 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目的在于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降低复发几率[2]。近年来,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被广泛用于偏头痛的治疗, 为了探讨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异, 现将本院收治的30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CT、CTA、MRI、MRA等检查确诊,符合《神经病学》 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其中, 男105例,女195例, 年龄15~73岁, 平均年龄(31.2±11.6)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5.6±2.3)年;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142例, 尼莫地平组158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入选患者均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等颅内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停用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和镇痛药物。氟桂利嗪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5 mg/次, 1次/d, 睡前服, 疗程为12周。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海南普利, 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0 mg/次, 3次/d, 睡前服, 疗程为12周。要求患者学习头痛分级记录方法, 记录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伴随症状的评分, 并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1.3 疗效评定标准[3]根据患者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治愈:疗程结束后没有偏头痛症状, 停药1个月后不复发;显效:头痛明显减轻,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发作次数减少75% 以上;有效:头痛减轻, 持续时间缩短, 发作次数减少50%~75%;无效:治疗后头痛各项指标无明显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比较分析 尼莫地平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量化评分与氟桂利嗪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比较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比较分析 (±s)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头痛发作次数(次) 持续时间(d) 伴随症状(分)氟桂利嗪组 142 治疗前 4.64±1.72 5.04±1.86 4.70±1.35治疗后 2.93±1.44 2.78±1.21 2.67±1.21尼莫地平组 158 治疗前 4.58±1.69 4.95±1.88 4.72±1.29治疗后 2.85±0.96 2.63±1.01 2.68±0.79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尼莫地平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7%, 与氟桂利嗪组的93.6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过程中, 氟桂利嗪组有2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9%;尼莫地平组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 明显小于氟桂利嗪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以反复发作性一侧头痛为主要症状, 主要是因人体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 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头痛。由于其频繁发作,且病情迁延不愈, 在发作期具有致残性, 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害患者健康,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严重偏头痛定为严重致残性疾病, 且由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复杂, 诱发因素包括遗传、精神因素、疲劳、低血糖以及光照等, 因此, 临床上尚缺乏十分有效和完全根治的方法。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 降低复发几率[4]。氟桂利嗪是一种常见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可通过血脑屏障, 具有治疗一些脑血管病的作用, 对血管缺血缺氧状态下的钙通道起到拮抗作用, 还可以减轻或消除血管痉挛收缩, 改善缺血、缺氧状态,降低偏头痛的发生几率。尼莫地平也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以减低脑血管收缩力, 对治疗和预防偏头痛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还可以保护内皮细胞, 改善侧支循环, 发挥抗动脉硬化的作用[5]。本组资料中, 尼莫地平组158例偏头痛患者,经尼莫地平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为95.57%, 与氟桂利嗪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 治疗过程中, 氟桂利嗪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9%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的不良反应率7.59%, 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相当, 但尼莫地平的不良反应更少, 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氟桂利嗪的应用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必要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

[1]贾建平, 崔丽英, 王伟.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59-160.

[2]贺斌.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5):37-38.

[3]鲁启洪, 徐金枝.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8, 36(12):125-126.

[4]程雪峰.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14):85-86.

[5]于海燕.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在治疗偏头痛中的作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1(6):70-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69

2014-11-19]

526200 四会市东城街道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1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5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50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