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进科,汤治中△,杨京利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湖北 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44200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成,临床症状为局部神经疼痛以及簇集状丘疱疹,多发病于老年人,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5%左右[1]。带状疱疹中10%左右的患者伴随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异常性疼痛、难以忍受的瘙痒、持续性灼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等,比较容易因精神紧张、疲劳、饮酒等因素加重,对患者身心有严重的影响[2]。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是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原发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造成的,其病毒有很强的亲神经性,可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3-4]。目前,西医没有特别有效药物来治疗此种病症,多数药的作用集中在止痛、消炎、对病毒进行抵抗等,主要是应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西医治疗本病存在医疗成本高、有一定不良反应等缺陷[5-6]。祖国医学把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称为“串腰龙”、“缠腰火丹”,“蜘蛛疮”等”,多为情志内伤、久而化火、肝郁气滞、外溢肌肤而致[7],多选择中药辨证治疗,主要组方包括生地、生首乌、制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等,从而达到清除肝胆湿热、疏达肝胆经气之功效[8]。当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应用较多,但是对于安全性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具体探讨了中医辨证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挑选了140 名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患者,诊治时间在2011 年2 月到2013 年12 月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 例,治疗组中男38 例,女32 例;年龄最小19 岁,年龄最大76 岁,平均年龄(46.99 ±3.81)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7 天,平均为(5.00 ±1.23)天;病情状况(可合并):三叉神经痛12 例,肋间神经痛44 例,腰部神经痛46例,骶部神经痛14 例,上肢神经痛16 例。对照组中男37 例,女33 例;年龄最小20 岁,年龄最大77 岁,平均年龄(47.09 ±4.18)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7 天,平均为(5.08 ±1.25)天;病情状况(可合并):三叉神经痛11 例,肋间神经痛43 例,腰部神经痛42 例,骶部神经痛13 例,上肢神经痛14 例。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情状况、性别等进行对比,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 >0.05)。
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的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肝经郁热型分型者[2];出现疱疹在1 ~7 天内,未经抗病毒及止痛治疗者;年龄大于18 周岁;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患者需要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订,合同中约定患者听从组织者领导与安排,对于本研究的各种治疗方法也有清楚的认识。符合以下标准不能入选:合并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肝炎、肿瘤等)及其他皮肤病;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及安全性判断者;患者在病重情况下无法正确表述该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基础治疗:选用阿昔洛韦(杭州天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1001)口服,每次800 mg,每日5 次,连服14 天,饭前口服。
中医治疗:两组都给予常规中医辨证治疗,主方生地20 g,生首乌、制首乌、桑叶、苦参各15 g,红活麻10 g,水煎200 ~300 ml,每天2 次口服。
针灸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一次性针灸针采用的是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对夹脊穴与阿是穴两个穴位进行针灸。患者或坐或仰卧接受治疗,对于暴露的患处进行消毒,接着用针灸针刺其穴位进行治疗,得气后停留15 ~30 min。每天1 次。两组都治疗15 天。
疼痛评价: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尺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0 分为完全无痛,10 分为疼痛难忍,评分时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进行选择评价,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评价。
临床症状观察:观察两组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开始缓解时间。
疗效对比:显效:皮疹消失,不再出现临床体征,疼痛较之前缓解较为明显;有效:30%皮疹消退,缓解了部分疼痛;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4]。
安全性: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血肿、感染、呕吐、腹胀等。
实验数据都通过SPSS18.0 软件分析,利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非参数检验、配对t 检验进行对比,利用轶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P <0.05 为检验的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治疗后观察实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变化对比(天,±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变化对比(天,±s)
治疗组对照组t P <0.05 <0.05 <0.05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下降显著(P <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分,±s)
治疗组对照组70 7.88 ±1.29 4.46 ±1.93 t P >0.05 <0.05
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血肿、感染、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少,在针对其病症治疗后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通常原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成的,对神经及皮肤都有影响[9]。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常在发疹前或伴随出疹同时发生。现代研究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经过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或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在皮肤上出现水痘,发生隐性感染。然后逐渐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当机体的正常免疫防卫机制受损伤或受抑制时,病毒可被激发而在神经节内大量生长繁殖而发病,造成疾病的发生[10]。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传统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法昔洛韦等,虽然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临床应用比较受限,疗效也一直不太高[11]。中医认为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患病部位在胁肋,临床表现为肝胆经脉所过之处呈成簇状水疱,肌肤可被灼,痛不可近[12]。本病发病原因不是因为内在情绪,而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缺乏运动、毒气内染而得病。本病中医治疗总的法则是利湿解毒、通络止痛,其中生地、生首乌、制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消瘀、祛风止痒之功,且药效迅速持久,直达病所[1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无数的临床研究发现针灸对带状疱疹发作期疼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改善较为显著[14]。通过治疗后不管是哪一组下降最显著的都是疼痛评分(P <0.05),并且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更低(P <0.05)。治疗组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结痂时间和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对于其原因现代神经解剖有深入研究,因为夹脊穴附近有脊神经后支分布,在深层又有交感神经干分布,针灸夹脊穴既可以阻滞痛觉纤维传导,又可传导针感反应,从而达到镇痛作用[15]。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通过针灸治疗疗效和优势显著,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局部经络进行疏通、对阴阳进行平衡、扶正祛邪、调理全身的方式,从整体上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本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在促进血液循环、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都效果显著,进而治疗疾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余毒未尽、筋脉不通、气滞血瘀所致,针灸治疗虽然属于有创操作,但是对于患者的影响比较少,疗效比较好[16-17]。本研究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血肿、感染、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经过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
总之,中医辨证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可提高总体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1] 易光强,周建华.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25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2):36-37
[2] Knapp DJ.Postherpetic neuralgia:case study of class 4 laser therapy intervention[J].Clin J Pain,2013,29(10):6-9
[3] 薛利凤,苗玉新,徐胜东,等.梅花针疼痛带循络叩刺配合艾灸、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4,27(7):100-102
[4] Roy R,Pal BP,Mathur G,et al. Acute retinal necrosis:clinical features,management and outcomes——a 10 year consecutive case series[J].Ocul Immunol Inflamm,2014,22(3):170-174
[5] 李世敏,何润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92 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67-68
[6] Lee SM,Lim J,Lee JD,et al. Bee venom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case report[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4,20(3):212-214
[7] 钟利国,鲁昌宇.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46
[8] Tracy L,Ridgway J,Nelson JS,et al.Calcium hydroxylapatite associated soft tissue necrosis:a case report and treatment guideline[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4,67(4):564-568
[9] Firoz BF,Katz TM,Goldberg LH,et al.Herpes zoste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fter nonablative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of the face:report of 3 cases[J]. Dermatol Surg,2011,37(2):249-252
[10] 张钦祥,温育利.复方五灵止痛胶囊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53-154
[11] Wong RW,Jumper JM,McDonald HR,et al.Emerging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retinal necrosis[J]. Br J Ophthalmol,2013,97(5):545-552
[12] 张凌宇.五苓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3-14
[13] 李福红,冯署红.刺络拔罐、针刺结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观察与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2):128
[14] Yang MX,Zhao L,Yang J,et al.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n researches of illness spectrum for acu- moxibustion therapy and prospect[J].Zhen Ci Yan Jiu,2014,39(3):247-251
[15] 范春玲,邹伟,于学平,等. 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1):50-51
[16] Liu ZS,Peng WN,Liu BY,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acupuncture for herpes zoster[J].Chin J Integr Med,2013,19(1):58-67
[17] 黄石玺,毛湄,浦晶晶,等. 毫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3):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