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 N—14 S—32 Na—23 Cl—35.5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使用了复合材料
B.用耐高温的陶瓷制成的发动机,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C.发展新能源,主要是把煤、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2.小倩在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在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戊中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3.将导出H2S气体的导管点燃后伸入盛有一定量O2的集气瓶内,下列3个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2H2S+O2=2S+2H2O ②2H2S+SO2=3S+2H2O ③2H2S+3O2=2SO2+2H2O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D.③②①
4.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的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α\|丙氨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图是α\|丙氨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图。下列对α\|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
B.α\|丙氨酸中含有13个原子
C.含有四种元素
D.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5.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6.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浓氨水敞口放置浓度会变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金属铁的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原子变大,降温时变小
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物质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
D稀硫酸能导电溶液中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B.只有②③
C.只有④D.只有①②③
8.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9.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有不正确的是( )
编号物质(主要成分)杂质(少量)选择的试剂及操作
A氯化镁溶液氯化铜过量的镁,过滤
B铜铁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C氯化钠溶液碳酸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量的灼热木炭
10.某同学在进行化学实验后绘制了如下几个图像,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
B.向盐酸中加水
C.向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加热蒸发稀盐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
11.天然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如下表所示:
溶解物质悬浮物质
主要气体主要离子生物生成物
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钙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NH+4、NO-3、HPO2-4、Fe3+、H2PO-4等
细菌、藻类及原生物、泥沙、黏土等
请根据上表内容回答:
(1)写出“主要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
(2)写出“主要离子”中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的符号:、。
(3)写出由“生物生成物”中的离子组成的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
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P点表示的含义是。
14.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右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B点表示的化合物的颜色为。
(2)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填字母)。
(3)写出由F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15.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
(1)实验室若配制30%的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填字母,下同)。
A.漏斗 B.烧杯 C.烧瓶 D.量筒
(2)已知:Cl2+H2O=HCl+HClO,请推测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
(3)在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的操作依次为。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氧化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装置Ⅰ完成的实验是,实验装置Ⅱ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是。
(2)实验装置Ⅰ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用实验装置Ⅲ收集该气体,其中水的作用是;实验装置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3)通过Ⅳ、Ⅴ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有(说出两点即可):①;②。
17.某兴趣小组走进实验室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取用后应立即塞上瓶塞密封保存,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首先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通过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所使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
写出锥形瓶内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小李认为该方案中需要控制样品取用的量,这是因为。
(3)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反思上面实验后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开始、结束都要用注射器反复地排送空气。
实验步骤为: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10g烧碱样品放入广口瓶中,D处注射器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为320g,连好装置。
③打开弹簧夹,反复推拉注射器A10次,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为320.5g。
④关闭弹簧夹,然后推动注射器M的活塞,让稀硫酸逐滴滴入样品中,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缓缓推拉注射器A10次。
⑥再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为321.6g。
问题探究:
(Ⅰ)若步骤⑤中注射器A推拉速率过快,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
(Ⅱ)试根据实验所记录数据计算出该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不需写出计算过程)。
18.市场上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Cu\|Zn合金和Cu\|Ag合金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取上述(1)中的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69.8g。求: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
②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③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拟题人:钟承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