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艺芳
摘要:“段落教学”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段落教学”。本文针对目前第二学段缺失“段落教学”的现状,通过“依据课文的特点,整体把握中回归段落教学;品味丰富的段式,理解内容中领会有序构段;发现语言的秘妙,体会涵义中学习多样表达;增设段落的仿写,学以致用中经历言语实践”四个维度将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让学生在段落学习中言意兼得,提高素养。
关键词:第二学段 段落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79-01
1 缘起:缺失“段落教学”,第二学段教学渐行渐远
段落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可是,综观第二学段课堂教学,却发现段落教学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1.1目标不清,漠视段落
笔者听一位教师在执教《花钟》时,花了近20分钟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却将本文“段落”学习和语言积累的首要学段目标置于一旁。在实际教学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认识不到位,漠视了段落教学,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精深化,以致于出现“中段高段化”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2空洞分析,淡化段落
听中年级的课,发现教师经常这样提问:“文章写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往往将段落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回答得很零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诚然,阅读就是要读懂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淡化段落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语文能力难以提高。
1.3单讲形式,孤立段落
因为教师对段落教学的回避以及认识不清,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典型的语言现象”时,撇开理解文本内容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针对语言形式,讲解、分析、练习运用等。这种孤立了段落,单讲形式的做法,学生学到的是呆板的语文知识,得到的是僵化的训练。
2 审视:回避“段落教学”,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段落教学”从90年代的强势地位,到如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原因何在?
2.1零星出现的教材安排
以人教版课标教科书为例,第二学段四册教材中,提示要进行段落教学的课文,仅有6篇,而且多侧重于语言积累,侧重于理解的只有2篇。有关典型自然段的结构,揣摩段落表达的练习,未见教材有什么编排。语文教科书对“段落”训练的安排只是零星出现。于是,不少语文老师误认为“段落”教学已不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了。
2.2人烟稀少的课堂实践
笔者从很多观摩课中发现,中年级阅读课的课例中几乎看不到“段落”训练的教学环节。从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与实录上看,第二学段的课例能含有段落教学内容的也仅占少数。
3 呼唤:重视“段落教学”,第二学段教学必然回归
“段落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段落教学”。
3.1“段落教学”,应是语文课程的理性回归
段落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味回避显然不是一种理性的做法。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以生为本”,段落教学就是以学生在第一学段获得字词句训练的基础上向第三学段学习篇章知识的过渡阶段。重视段落教学,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的一种理性回归。
3.2“段落教学”,当是中段教学的本源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三学段分别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梗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等要求,这样的目标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如果没有“段落教学”作铺垫,这些概括理解能力的培养难以达成。因此,段落教学应成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
综上所述,重视并优化“段落教学”,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必然回归。
4 践行:优化“段落教学”,言意兼得语味浓
优化第二学段的“段落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段落学习中,发展语言和思维,习得方法与能力。
4.1依据课文的特点,整体把握回归段落学习
笔者认为,第二学段要突出段落教学,不是逢段必析,逢课必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训练的重点。比如《掌声》,笔者教学时,就抓住二、三自然段,体会英子受到同学们掌声鼓励,从犹豫到镇定到感动的心理过程。
4.2品味丰富的段式,理解内容中领会有序构段
细读文本,笔者发现:第二学段的并列段式一般分别说明或描写了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他们之间有的没有前后之分,可以互相调换,但是有些并列段中的句序有其精妙之处,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品味并帮助学生积累这样的语段。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引导学生感受了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的美丽景色后,让学生思考: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优美的段落,我们怎样能快速地背下来。学生通过仔细读后发现这两段都是写树的,属于并列的段式。理清顺序后,学生会发现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把“水”的形态变化写得趣味盎然,在感受并列段式的意趣中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积累语言的任务。
4.3增设段落的仿写,学以致用中经历言语实践
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第二学段,除了指导学生写好几句话外,更应该增设一些段落的仿写。比如,在学了《秋天的雨》后,就引导学生用总分式的段落写《秋天的风》;学了《花钟》,根据教师提供的词语仿写有序承接的段落,像这样仿照课文中的构段方式进行练笔活动学习连句成段,既符合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又使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构段,学写段,感到有法可依,也使学生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在写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如何更好地优化“段落教学”,将是笔者不断研究的话题,也需要笔者和广大的语文教师进行更多的教学实践,让“段落教学”更扎实有效,真正让学生在段落学习中言意兼得,提高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先友主编.小学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2]裴海安主编.语文教学通讯[M].语文报社.2011年10月.
[3]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M].山西教育报刊社.2011年5月.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