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飞,高正春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陕西 临潼710613)
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调查
高 飞1,高正春2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陕西 临潼710613)
目的 了解陕西省各级医院助产专业的人才结构现状、需求情况及医院对助产人员岗位能力、知识、素质要求。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①助产岗位基本情况;②助产岗位群对助产人员的职业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所调查的各级医院均认为现有助产士学历水平及数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社会对助产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较高。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中专占39.15%、大专占51.91%、本科及以上占8.94%,不同级别医院助产士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P<0.05);专业助产士数量省巿级医院有52.17%缺编,县区级医院有27.75%缺编。结论 各医疗机构急需增加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因此应扩大培养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使助产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以满足助产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助产专业;能力;知识;素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患者安全项目(Patient Safety Programme)将母婴健康定为全球低收入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20大首要研究项目之一,而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前提则是提高助产照护服务的可及性[1]。助产人员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连续性照顾着母婴,在保障产妇顺利分娩和产后妇幼保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课题组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目前医疗卫生结构现状和民众对助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满足社会和行业对助产人才的需要。
1.1 调查对象
2013年3至7月,在陕西省内按经济发展水平将调查范围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各占1/3,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二、三级医院21所进行调查,其中一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8所、三级医院7所。
调查对象具体为:①在助产、妇产科护理岗位第一线的专业人员236人;②医院医教科、护理部管理人员87人;③产科及儿科医师等153人;④二、三级医院护理部(医教部)主任和医药院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24人。
本次发放调研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为96.4%。
1.2 方法
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参阅自制问卷调查,对①助产岗位基本情况;②助产岗位群对助产人员的职业能力、知识、素质要求进行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找和评阅,一是在全面收集助产行业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证据,从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等角度综合评价现有的文献,并加以选择和应用;二是查阅与助产岗位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等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重要期刊杂志,并归纳提炼与本项目有关的焦点问题以及较为集中的对策建议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
2.1 助产岗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专业调查分析,将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主要定位在面向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及其它临床护理等工作。
2.1.1 助产士岗位现状
2013年3月对陕西省21家不同等级医院助产岗位调查显示,省、市级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相对较高。现有专职助产士学历中,中专占39.15%(92/235)、大专占51.91%(122/235)、本科以上占8.94%(21/235),不同级别医院助产士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P<0.05),见图1。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现有专职助产士专业背景以普通护理专业为主占50.22%(118/235),其次为助产专业占38.72%(91/235),其它专业平均占11.06%(26/235),经比较各级医院专职助产士专业背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见图2。
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助产士学历再教育主要以自考为主,占90.16%(55/61),脱产的比例很小。
图1 助产士岗位人员学历结构比例
Fig. 1 Proportion of educational degree of midwives
图2 助产人员专业背景比例
Fig. 2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midwives
2.1.2 助产士岗位需求
被调研的21家不同等级医院均认为现有助产士数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省巿级医院有52.17%(120/230)缺编,县区级医院有27.75%(48/173)缺编。在对医疗机构今后招聘助产士的专业背景与学历要求进行分析发现,21家(100.00%)医院表示将招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其中有18家(85.71%)医院要求招收助产专业毕业生。
2.2 对助产士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2.2.1 能力要求
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岗位人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护理、临床助产技能、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技能、新生儿处理能力,及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能力(很)重要的比例最高,均达到100.00%;其它除了认为英语应用能力(很)重要的比例为65.98%外,对其余能力,认为(很)重要的比例均在84.02%以上,见表1。说明社会对助产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表1 助产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n(%)]
2.2.2 知识要求
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岗位人员临床护理基本知识、临床助产基本知识(很)重要的比例最高,均达到100.00%;其它除了认为公共/专业英语知识(很)重要的比例为69.09%、认为管理学知识(很)重要的比例为88.17%外,认为其余知识(很)重要的比例均在90%以上,见表2。这些知识结构要求,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深刻改变相适应,体现了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应在课程结构重置时予以考虑。
2.2.3 素质要求
有100.0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岗位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很)重要;并且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很)重要的比例也均在90%以上,见表3。说明社会对助产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教学内容设置时应增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表2 助产岗位人员的知识要求[n(%)]
表3 助产岗位人员素质要求[n(%)]
3.1 对助产士的基本要求
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2]。国际助产士联盟对助产士的职业准入、能力标准、工作范畴均有清晰的界定。国际助产士联盟规定,助产士需要经过规范助产教育,成功完成学习,取得合法助产证书。助产士被认为是负责可信的专家,在妇女怀孕、分娩以及产后,靠自己能力,指导产妇分娩,对新生儿提供照护,助产士可以在任何场所包括家庭、社区、医院、诊所、健康中心进行工作[3-4]。国外许多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建立了一系列助产服务模式[5-7]。但是,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助产资格认证协会和考试,对助产士工作范畴及相关能力标准也无统一界定。我国助产士从属于护理专业,与护理专业具有相同的准入制度。根据2011年国家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大改革要求,在校助产专业毕业生修完助产人才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可以在毕业当年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根据专家的意见,助产专业毕业生要从事助产士岗位工作,除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外,还要通过当地医疗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资格考试。
3.2 助产岗位人员的配置
在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达到1:1 000,而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4 000[8-10],助产士人力资源的缺乏情况与寇桂香等[11]报道一致。医院等级越高,助产人力资源越缺乏,分析其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育观念的认识,多数夫妇只生一胎,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愿意到医疗技术水平高、设施先进、医疗环境优越的省巿级医院分娩,使相当多省巿级医院的产科开放床位实际超过定编床位,从而造成助产士人力资源不足。县区级医院及乡卫生院出现助产士人力资源的缺乏现象,可能与基层业务量低、不利于个人发展、条件艰苦、待遇低等原因及许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有关。
在对医疗机构今后招聘助产士的专业背景与学历要求进行调研发现,我省助产行业对助产士人才需求主要为专科层次高端技能型助产人才。李雪萍等[12]研究认为我国助产士学历低,助产士执业范围局限。医疗机构反映护理专业毕业学生从事助产工作,其职业能力不够突出,职业特色不明显,大多数无法认识到工作中的问题,从而难以胜任高风险的助产工作。
因此,各医疗机构非常重视助产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急需增加专科及其以上学历的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尤其是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以提高助产技术及产科护理质量。
3.3 合理发展高职助产教育
我国的助产教育一直偏重于培养中等专业助产人员,使助产队伍学历结构、层次明显地落后于医生的学历结构,形成了学术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医学的发展。一流的医疗中心必须有一流的医疗护理服务,而一流的助产及产科护理服务,就应有高层次高学历的助产人员充实到助产队伍中。因此,合理发展高职助产教育,招生规模形成一定的比例,确保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护理教育的普遍共识。
3.4 对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的要求
目前,对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助产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医疗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护理、计划生育指导、遗传咨询,及其它临床护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
3.4.1 对能力结构的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分析了我省区高端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必须具有以下能力结构:①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心理护理能力;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③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继续教育、医院管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是非辨别的能力;④具有采集、提炼、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临床科研、探索新技术的创新能力;⑤具有临床助产技能、基础护理基本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⑥具有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护理的操作能力;⑦具有对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⑧具有孕期保健指导、产褥期保健指导、新生儿保健指导、计划生育指导、遗传咨询、儿童保健指导能力;⑨具有对妇科、儿科、内科、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预防、观察及护理能力;⑩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认证标准要求的实践能力。
3.4.2 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能力结构是由一定的理论知识结构支撑的,根据问卷调查,课题组分析助产专业人员要具备下列知识结构支撑:①掌握大专毕业生应有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②熟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护、使用相关知识;③掌握大专毕业生应有的公共英语基础和专业英语知识;④掌握孕期母婴保健护理、临床助产、产褥期妇女保健护理、新生儿保健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⑤掌握必备的妇科、儿科、内科、外科等临床护理基本知识;⑥掌握开展计划生育指导、遗传咨询、儿童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⑦掌握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认证标准要求的必备知识;⑧熟悉医院管理、医学伦理道德法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有关理论知识;⑨了解助产、护理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
3.4.3 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调研表明助产专业学生必须具有:①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②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助产人员应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和认知方法、实事求是和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才能与时俱进;③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助产工作是一项集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助产工作。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从事助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但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及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④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行为素质。爱心显示了对人权和生命的关怀,而“关怀”是助产工作的核心理念,富于爱心体现了助产专业的价值,助产专业价值是形成助产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的核心。助产专业人员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伦理准则和执业标准,平等对待工作对象。
总之,通过对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要求的调研显示,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助产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建立与培养目标、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出社会、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Sandall J, Devane D, Soltani H,etal.Improving quality and safety in maternity care:The contribution of midwife-led care[J].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10,55(3):255-261.
[2]李莉,李杰,毕永新.搭建对接平台加强助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2012,(5):48.
[3]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 Glossary of Midwives.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ICM global standards for midwifery education[EB/OL].2012-02-11[2014-08-21].http://www.unfpa.org/ sowmy/resources/docs/standards/en/R427_ICM_2011_Global_Standards_for_Midwifery_Education_2010_ENG.pdf.
[4]Thompson J B, Fullerton J T, Sawyer A J,etal.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Midwives:Global Standards for Midwifery Education (2010) with companion guidelines[J].Midwifery, 2011,27(4):409-416.
[5]Turnbull D, Baghurst P, Collins C,etal.An evaluation of midwifery group practice part 1:Clinical effectiveness[J].Women and Birth,2009,22(1):3-9.
[6]Fereday J, Collins C, Turnbull D,etal.An evaluation of midwifery group practice part 2:Women’s satisfaction[J].Women and Birth,2009,22(1):11-16.
[7]Kuo S C, Wu C J, Mu P F.Taiwanese women’s experience of hospital midwifery care: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Midwifery,2010,26(4):450-456.
[8]陆平.如皋市2001-2009年民营、公立医院助产人员现状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097-3099.
[9]林秀芝,王慧玲,张海燕.沧州市助产技术人员的现状及知识能力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03-804.
[10]陈向阳.构建大专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96-97.
[11]寇桂香,黄刚,张军荣,等.我校助产专业以岗位为靶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28-30.
[12]李雪萍,罗建平.助产专业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9.
[专业责任编辑:韩 蓁]
Investigation on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midwifery talents on post ability, knowledge and quality
GAO Fei1, GAO Zheng-chun2
(DepartmentofClinicalMedicine,ShaanxiEnergyInstitute,ShaanxiLintong710613,China)
Objective To know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alents structure, the demands of midwifery profess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midwifery talents on post abi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quality in all levels of hospitals in Shaanxi Province.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The survey consisted of two parts. One was about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midwifery post, and the other part was about the requirements for midwifery talents on post abi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Results In the survey, hospitals of all levels admitted that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quantity of midwifery talents could not meet clinical needs. Society’s expectation on post ability, knowledge and quality were higher. In the investigated hospitals, 39.15% midwives had vocational school degree, 51.91% college degree and 8.94% bachelor’s degree, master’s degree or Ph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educational structure of midwives among different leveled hospitals (χ2=9.95,P<0.05). There was a vacancy of 52.17% midwives in provincial hospitals and city-leveled hospitals and a vacancy of 27.75% midwives in county-leveled and district-leveled hospitals. Conclusion Hospital in all levels are in urgent need of skilled midwifery talents from academies and universities, thus the medical academi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cruit and train more skilled midwifery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midwifery talents on post ability,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higher vocational midwifery profession;ability;knowledge;quality
2014-08-21
2012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项目[陕教科规办(2012)10号,No:SGH12607]
高 飞(1972-),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育教学。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2.058
R172;R717
A
1673-5293(2015)02-03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