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5-06-26 16:26:03王第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文课情感

王第玲

摘要:语文教学要体现其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有条理、有梯度、张弛有度,丝丝入扣,生动形象,最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69-0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影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

3.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

4.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5.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6.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7.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8.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9.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简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

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丰富都只有通过师生与文本尤其是文本的细节的深入对话来实现。回到文本的细节,回到文本的血脉,回到文本的意义场,语文才能获得力量,语文阅读教学才会真实而丰盈。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曹明海,陈秀春《课程o教材o教法》

[2]《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褚树荣张悦张全民毛刚飞《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2期

[3]《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和思考》章林华《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1期

[4]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宁波出版社

[5]洪宗礼《语文教育之"链"》湖北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语文课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情感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2018年21期)2019-01-31 02:42:14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学生天地(2018年31期)2018-11-08 00:52:2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