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文本解读"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中职语文文本解读应该坚持的原则,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本解读;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67-01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各层次的教育都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中,课程教学的改革尤为突出。大部分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的关注以下几个维度,其一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其二是教学手段的创新,这两方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文章以"文本解读"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中职语文文本解读应该坚持的原则及路径选择。文章中的文本解读强调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
1.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原则
1.1灵活自主性原则。目前的中职生大多为90后,90后的年轻人非常有个性,喜欢新奇的东西,每个中职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的主体意识,了解中职学生的内心感受、主体意识以及需求状态,激励学生对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主动性。中职《语文》教材编写说明也强调"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使教材同时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所以文本解读要遵循灵活主体性原则。
1.2循序渐进性原则。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遵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坚持以教材为基本,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托,还要分析和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与兴趣,进行反复训练,各个突破,力求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巩固。
1.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语也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职语文文本解读要挖掘出文本中的趣味元素、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能够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学习。
2.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现实困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提升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另人遗憾的是,根据权威专家的调查,专家得出以下结论:在教学实践中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许多不良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重教学参考等资料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导致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人很少,自我阅读体验下降,人云亦云。二是一味的追求课堂的活跃氛围,注重情境创设,教师的备课当中,多重教学形式创新,忽视研读文本和挖掘课本内涵,课堂就是变得热闹,实际学生的收获甚少。三是中职语文教师诸多存在备课时主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参为主,只是从教师角度对教材文本进行例行公事式的处理,很少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出来,这样势必导致教学效果的不良。四是还有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水平,在讲授古代文言文时依据普教的模式大讲特讲词类的活用、句式的特点,而且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导致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索然乏味。五是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即是概括段意、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这种教学方法课堂缺乏生气。六是很多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中职语文的授课,将语文课件做的很漂亮,配诸多的图片、音乐背景,直接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学生一般比较喜欢,但是有完全架空了文本分析,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也就成了虚话。上述问题说明,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队文本解读的价值与认识不到位,最为重要的是缺乏解读文本的路径。
3.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路径选择
3.1加强中职语文的课前复习,重视学生对文本的自我体验。每个中职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的主体意识,了解中职学生的内心感受、主体意识以及需求状态,激励学生对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主动性。良好的文本自我体检,需要学生做好中职语文文本的课前复习工作。中职语文中的文本解读体验强调学生本人的价值取向、认知结构和情感因素,在此基础上的文本体验,才真正是文本材料和读者个体生命存在状态进行精神相遇和视界融合的过程。在文本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阅读主题,从个体的角度、命运的理解、际遇的同情,重点分析和揭示生活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生成独特的与自我密切相关的领悟或意义,是具有显著个性化特质的知识内化和情感反应。
3.2中职语文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力促文本建构与生成。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一直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潜能被长期压抑,导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就不能达成,但是文本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最容易形成师生双向主体的思想交流。
3.3视界融合,注重学生思想意识的升华。中职语文文本解读的三层维度,分别为作者的维度(文本本身),读者的维度(学生)、教者的维度(教师)。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尽相同,对文本解读的视界也就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分别从教学活动、学习过程的角度来注重学生思想意识的升华。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的"现实视界"为出发点,不断以新的视界取代学生原初视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以自己的经验视界出发,来理解"文本",实现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视界的融合。
3.4与现实生活相链接,使得文本内容得以扩展。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赋予教育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现实化的中职语文教学应注意展示生活实物,营造生活情境,点击生活需要,连接生活经验。在中职语文文本解读时,要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尽量链接学生丰富的生活。文本意义的生成必须借助于特定的生活情境,应该面向生活。
作者简介:
任桂华(1977-),女,汉族,新疆乌苏人,新疆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endprint
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