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2015-06-24 10:08:02王玉龙
做人与处世 2015年7期
关键词:冯契新文学朱自清

王玉龙

朱自清和聞一多在清华大学共事。朱自清喜欢静坐沉思,在书桌上字斟句酌,写完之后,他会捧着自己的文稿,递到闻一多的手里,一脸谦逊地说:“一多,请你看看,看有问题没有?”那姿态就如同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朱自清给学生讲新文学发展史,整个过程却对自己的作品只字未提。在中国的新文学发展史上,朱自清这个名字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对此,有同学向朱自清提出质疑,朱自清说:“这恐怕很不重要,我们没有时间来讲到,而且很难讲。”在学生们的一再坚持下,朱自清严肃地说:“写的都是些个人的情绪,大半是的。早年的作品,又多是无愁之愁。没有愁,偏要愁,那是活该。就让他自个儿愁去吧。”最终,三言两语,匆匆作罢。

在西南联大期间,教授的生活相当困窘,为了补给生活,就以治印、卖文为副业,十几个教授共同订了个润例,朱自清也名列其中。当时,朱自清有个学生叫冯契,老家有个朋友想找名人给亲戚写一篇寿序。冯契想到了老师朱自清,便向朱自清求文,也希望以此对老师的经济有帮助。朱自清很快就把寿序写好了,冯契按照教授们共订的润例,以当时八石米的市价给老乡开了价去,却不料那个朋友觉得贵,不要了。冯契哭笑不得,最后只得去向先生表示歉意,朱自清只是轻声说:“我练习练习,这样的文章从没写过,写得不好。”

朱自清总是看轻自己,而后人却把他看得很重。

猜你喜欢
冯契新文学朱自清
语言、文学与认同:论台湾新文学的“跨语实践”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6:22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冯契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哲学回应
论冯契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31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序
东吴学术(2015年4期)2015-12-01 03:20:05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诠释中的创新:读王向清《冯契“智慧”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