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海
摘 要:最近几年,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了。不断出现的食品问题,使得人们在食品采购上没有了安全感。因此,为了稳定民心,保证食品的品质,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开展食品检验工作。文章具体的分析了干扰检验工作精准性的要素。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准确性
民以食为天,作为最普通的大众,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吃到口中的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尤其是最近几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很是担忧。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消除人们的顾虑,就必须积极的开展检验工作。然而在具体的开展检验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受到设备的性能以及使用的措施实验场地等的干扰,导致检测的数据和真正的品质之间有一些误差。此类误差的存在导致结构不正确。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发生,我们就要通过强化检验力度,来保证检验工作的精准性。
通常来讲,我们测试获取的数据和真正的数值间有很大的差异。然而此类差异是由很多问题导致的,比如使用的设备的性能较低,试剂不纯或是实验的时候有杂质进到其中等等。此类失误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正确。所以为了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我们就要控制好检验工作。所有的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对于食品检验工作来讲,我们也必须分析它的干扰因素。
1 提高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的主要控制环节
1.1 选用合理的检验仪器、计量器具、检验试剂
1.1.1 检验仪器
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检验工作使用的设备合理养护,这样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知设备的问题。对于那些能够自行校对的设备必须保证每星期都要校对,对于那些大规模的设备要按照校对规划进行校验工作。对于那些对气密性规定比较高的设备,应该时常的检测它们的气密性,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
1.1.2 计量器具
最终的结果是不是精准的,在很多时候都和计量设备是不是精准有关系。所以,相关机构必须制定合理的检验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计量装置,保证设备从最初的采买到最终的报废都被很好的控制。
1.1.3 检验试剂
众所周知,试剂在检测的时候会直接的参加反应,它的品质会干扰到检验的结果。不同试剂的使用特点以及存放措施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些试剂能够放置很久,像是金属溶液能够放置大约一年之久;而有的则必须是当时配置,比如碘溶液;还有一些要放在温度不是很高,而且不能够见光的地方;有的在放置的时候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如果反应了就必须再次调配。总的来讲,我们在使用试剂的时候,要结合它们的具体特点,认真执行。在配置的时候,要确保量取精准。
1.2 样品抽取及样品制备
1.2.1 样品抽取
在抽样的时候要随机进行,要从代表性比较强的部分取样,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被检物质的真正情况。而且要确保取样的设备是干净的,禁止有杂质进入到其中;抽样的时候要确保样品的各项指标不被改变,在检查以前的时候不能污染,不会改变特性;而且抽样的数量也符合规定。
1.2.2 样品制备
在检验之前的时候,要保证样品均匀,如果是固体的要将其粉碎。而且要确保它们的成分不会改变。为了确保它们的品质良好,就要切实的依据要求做好存放工作,检验工作者必须在样品配备好以后就对它们检测。
1.3 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检验措施。假如有很多检验措施的话,就要结合特特性以及设备的状态和物品的成分等正确选取。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结果有争议的也可选用第一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测定食品中的钙含量,牛奶中的钙含量大概是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0毫克,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而保健品中有的钙含量可达20%左右,可选用EDTA滴定法进行测量。
1.4 切实提升工作者的能力
检验工作者的能力高低会对最终的结局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必须要切实提升工作者的素养以及专业水准。具体来说,对于那些操作专业设备的工作者,必须定期的对其培训,只有培训达标之后才可以开展岗位工作。食品检验部门的人员配备一定要合理,实验室的管理层、技术层和辅助层之间的人员比例配备应适当,拥有高级、中级和初级的人员比例配备也要适当。有关精密仪器的使用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根据培训结果,结合学历、技术水平和实际经验分配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岗位。
通过长久的工作实践可以发现,在工作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人为问题,有的是偶然发生的,而有的是失误导致的。比如当我们测试白酒里面的总酯的时候,如果工作者不一样,滴定的速率也不一样,这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同,此类问题是无法防止的。假如是工作者没有真正的参透方法的内涵而导致结果不正确的话,那这时发生的问题将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技术并不是永远不前进的,尤其是最近几年技术发展速率非常快,此时工作者的能力也应该随之提升。作为检验机构,要意识到这点,也就是说要不定时的开展培训等活动,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水准,保证他们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些新技术。
1.5 完善检验实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粉尘、气压等各项参数的综合。上述要素中的一些会干扰到设备的性能,而有的会使得测试的条件发生变化,不过它们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很明显的影响。像是高温会使得导致产品变质,最终导致结果有误。
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要尽量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测定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1.6 加强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力度
在检验工作中,由于樣品的特性以及特殊的工艺生产,有些检验项目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查,也是发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手段。如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氨和全氮,氨基酸态氮测出的值一般是全氮值的一半,如果相差太大,那么检验结果肯定有问题,则必须复检;桶装饮用水,如果能嗅到明显的异味(消毒剂的气味),那么水中游离氯指标一定存在问题;通过对蜜钱产品的色泽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出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总酯和已酸乙酯,如果已酸乙酯含量高,总酯的含量也会高。
2 结束语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食品的质量,关系百姓的生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控制好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提高食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检验机构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广理.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王钦德,杨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李蓉.食品安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黄伟坤.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