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岩, 宋 宁, 谭 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黔东南州木质房屋防火措施研究
芦 岩, 宋 宁, 谭 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 四川成都 610041)
黔东南州作为传统的木质建房连片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州共90万户木质房屋,每年因火灾烧掉500多户,因此房屋的防火措施亟待完善。文章详细分析了黔东南州近年来火灾发生的原因,针对当地的火灾情况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为完善黔东南州木质房屋防火措施,提出重要的建议。
黔东南州; 木质房屋; 防火措施; 研究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共有人口431万人,城镇化率19%,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州[1]。
长期以来,黔东南州农村居民建房主要以当地杉、松木杉为原料,以木质结构为主要建筑形式[2](图1)。目前,整个黔东南州农村80%以上房屋为木质结构,50户以上木质结构房屋的连片村寨有3 922个,其中50~99户有2 445个,100~199户有1 101个,200户以上有376个[3]。作为传统的木质建房连片区域,黔东南州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图1)。黔东南州共90万户木质房屋,每年因火灾烧掉500多户,因此房屋的防火措施亟待完善。
图1 黔东南州西江三千苗寨远景
火灾一直是古村落木制房屋的威胁。以日本“合掌村”为例,合掌村的茅草屋建筑,全部由当地山木建造,1965年曾发大火烧毁了一半以上的茅草屋,随后村民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例如,在各木质建筑之间设置防火通道,在堆肥料的地方、专门堆柴火的地方、庄稼地等均设置防火通道,这在防火上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新建的茅草屋均临水而建或筑沟引水;路边增设消防栓,并放置在明显易取的地方等等措施。“合掌村”至今未再发生火灾。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一套适用于黔东南州当地的防火措施。为提高黔东南州木质房屋防火措施,提出重要的建议。
由于黔东南州木质房屋较多,火险等级较高。全州共有90万户木质结构房屋,每年因火灾烧掉500户[3]。近几年来尤为严重,2014年1月16日,黔东南州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住宅火灾,受灾28户[4];同年1月31日,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上洋村电气线路故障引发住宅火灾,致使102户村民家庭受灾[5];8月,剑河县革东镇因住宅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受灾79户。据统计[6],2004年以来,黔东南州共发生农村火灾716起,死亡89人,受灾5 583户,烧毁房屋面积528 610.5m2。农村房屋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1 火灾发生的原因
由于历史地理因素,黔东南州农村居民自建房大多依山而建,居住密集,布局也不尽合理。消防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志愿消防队伍扑火救灾能力低,房屋防火等级低,再加上村民长期形成的在楼上用火习惯,稍有不慎,即发生火灾,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由图2所示,黔东南州苗寨木质房屋分布紧凑,楼距较窄,居民的防火意识较差,整个苗寨唯一的防火措施便是悬挂在外墙上的灭火器。据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的居民都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平时都放置在不占空间且不显眼的位置。
图2 木质房屋实景
据统计,2004年以来的716起火灾中,引起火灾的原因统计如表1所示[7]。
表1 黔东南州火灾发生数量及原因
由表1可知,因电器老化引起火灾数最高。因此,2013年,黔东南州州政府对38万户农危房进行了改造,不仅消除了房屋结构的安全隐患,还对房屋实施了“电改”和“防火涂料”,降低了电器老化引起火灾的风险。
1.2 防火措施
针对黔东南州一直以来面临的农村消防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2.1 试点推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黔东南州州政府可以试点推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试点的情况,大力推广农村消防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防火工作思路,对整个黔东南州150个50户以上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编制消防规划,实施“六改”工程试点(即:寨改、电改、厨改、房改、水改、路改)。黔东南州目前还有包括传统村落在内的3 093个自然村寨还未实施电改,这部分的农危房改造也应加强改造力度[8]。
1.2.2 推广农村房屋灾害保险
从2008年起,黔东南州全面推广农村房屋灾害保险工作,到2013年底,全州参加农村房屋灾害保险的共有60万户[9]。2014年,州委及州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村消防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决定将采取财政补助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的方案筹措参保经费,支持和引导农户积极参加住房灾害保险。计划用三年时间,确保50户以上木质结构房屋连片村寨实现户户参保,保额确定为3万元,使灾后的农户能够有一定的资金进行房屋重建。
1.2.3 编制建筑参考图集引导村民建房
从消防安全、居住功能、风貌特色等方面考虑,应组织力量编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传统建筑参考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并下发到乡镇、村,引导有建房意愿的村民按《图集》修建砖混结构、下砖上木、内砖外木结构等防火等级高、功能更加完善的房屋。通过引导,《图集》在部分地方得到了推广。
实施“千村”规划,引导村民集中规范建房。通过对行政村进行整合后,全州行政村个数将从现在的3 200多个整合为1 000多个,统一对这1 000个村进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村民向中心村聚集,并服务村民参照《图集》修建防火等级较高的砖混结构房屋。
1.2.4 技术改造保护传统村落
加大对传统村落房屋维修和改造技术,自2007年以来,共投资5.85亿元,对全州150个50户以上包括所有传统村落在内的无间距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编制消防规划,实施“寨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路改”等改造工作,配备消防设施和装备。2014年,黔东南州要求各县市按照州财政每户补助200元,县市级财政每户补助800元的要求落实电改资金,确保完成木质房屋电改任务。
自2013年西江镇岑杠村、镇原县报京乡报京村、剑河县南寨乡广丰村的农村火灾,到2014年施秉县平扒村的农村火灾来看,尽管以上措施会对农村火灾起到一定的抑止作用,但还不能杜绝农村火灾的发生。根据黔东南州的实际情况,以下措施将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灾的问题。
2.1 改变农村自建房的结构形式
在总结完善报京村灾后重建方案的基础上,对农村新建房屋一律要求按砖混结构形式修建,首先考虑房屋的防火安全,同时兼顾房屋的居住功能和传统建筑风格风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新建房屋不再出现火灾隐患的问题。
2.2 “以木换木”方式
依托现有林木产品加工企业,采用防火阻燃工艺,有计划地由企业收购农村木质房屋,用于定向结构板生产。定向结构板的涂层能防火、防潮、强度大。然后将用定向结构板制作的木质房屋再售给村民,达到解决农村房屋防火改造的目的。据调查,州内有多家林业公司正在进行产品试产,这些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以收购农村旧木房、小径材、木芯、边角废料等原料,通过专用设备加工。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发现,黔东南州农村木质结构房屋量大面广、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仅凭黔东南州自身的经济及技术能力,无法完成当地的房屋改造。
(1)建议国家设定专项基金,支持黔东南木质房屋改造。
(2)建议家家户户在客厅设有一方火炉,火炉上方设置悬吊隔板,以防止木炭燃烧时产生的火星随着热空气往上飘至屋顶引起火灾。隔板的材质选择桐木板,一方面减少重量,同时也能防火。
(3)黔东南州苗寨房屋楼距较近,建议在各楼之间设置专门的防火通道,如在堆肥料的地方、专门堆柴火的地方等,这在防火上能起到缓冲作用。
(4)黔东南州的苗寨均分布在河道两侧,建议筑沟引水,以村寨为一个群体,在中央设置宽敞的消防空地和储备间。
(5)每栋房屋安装标准的电源接地装置,防雷、防火、防触电。
[1] 刘良平,谢俊英,袁芳菊,等.黔东南州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2):10-13.
[2] 黄艳.黔东南2010年7月1日至8月24日气象干旱分析[J].农技服务,2010,27(11):1488-1502.
[3] 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统计年鉴(2007-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4.
[4] 黔东南州今年共发生火灾95起造成9人死亡[OL]. 中国广播网. http://news.cnr.cn/gnxw/201110/t20111012_508612657.html:2014-10-05.
[5] 黔东南州紧急遏制农村火灾多发态势[OL].黔东南人民网. http://www.qdnrm.com/a/qiandongnanxinwen/bendi/2010/0704/4673.html:2014-10-05.
[6] 王进贤.来自农村的火灾报告——一九九八年黔东南州农村火灾透视[J].当代贵州,1996(6).
[7] 王柯.回归分析在农村火灾统计建模中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9.
[8] 林俊展. 黔东南州农村重特大火灾的治本对策——关于农村木板房改造问题[C]//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9] 杨先刚.黔东南州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2):123-125.
芦岩(1976~),男,本科,高级建筑师,从事建筑技术专业研究工作。
TU998.12
B
[定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