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给出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计划生育 服务管理改革
为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以实现人口规模与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形势相匹配。今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这是计划生育政策“逐步调整”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现阶段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问题
(一)实现均等化服务难
主要是因为“二元”壁垒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二元”壁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城乡之间的“二元”壁垒,我国的户籍制度不仅是一种人口管理制度,还与政治环境及社会福利紧密结合的制度,一些省市区虽然在名义上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但仅仅是改变了户口名称,配套政策并没有跟进,养老、医疗和低保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基本没有落实,城乡之间的计划生育服务依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的存在造成了城镇居民形成新的“二元”现象——本地城镇居民及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加入流入地城市的户籍,加之主观对享受计划生育服务的不积极和客观“属地化、市民化”服务的不健全,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同城镇居民均等的计划生育服务。
(二)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把进城务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流入地应该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使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免费服务,但事实上,不少地方仍未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纳入财政正常预算。一是现行财政体制下,基层或下一级城镇政府无法根据自己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建立相配套的公共财政的服务体制,因为自己所创造的财政税收绝大部分上缴给了上级政府,申请有关项目经费需要向上级财政申请;二是财政预算与户籍人口挂钩。先关部门在确定地方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标准,计算经费支出时,主要依据的是辖区内户籍人口数量,并未将大量的流动人口考虑在内,这样就容易造成流入地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资金的严重短缺,最后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辖区内的户籍人口身上了。
(三)“一盘棋”机制建设有待巩固
2009年以来,人口计生系统大力推进全国“一盘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一些长期困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仍然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而难以开展。双向管理的考核实施情况有待完善,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常态化、动态化的长效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责任分工不明确,依然存在“户籍地管不上,现居住地不愿管”双方互相踢皮球的情况。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1]的工作机制非一日之功,“一盘棋”机制建设有待巩固。
二、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理念,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首先应转变服务管理的理念,要做“三个到位”[2],以确保服务管理的质量。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会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命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同时转变管理的方式方法,让管理更有效、服务更优质,做到“服务管理的到位”;应及时追踪了解辖区内居(村)民(包括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服务管理体制,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的条件,保障全方位、个性化的计划生育技术的支持,做到“资金技术支持到位”。其次,要坚持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加强流入流出双向管理,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和双向管理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长效的工作机制,实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全面覆盖。
(二)推动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
加大对农村计生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植农村预防保健、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发展,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适当倾斜,有助于加快缩小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计生服务公平性的差距,从整体上提高计生资源的公平和效率。针对城市中的流动人口,要以社区为依托,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到居民自治活动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让流动人口更加便捷、实惠的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对于乡镇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要做到“扩到范围、提高水平”,基本实现这部分人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计划生育服务的均等化。
(三)建设服务管理保障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三有”,建设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一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依据户籍登记和PADIS系统流动人口信息平台,按辖区内实际人口数量拨付服务管理经费,以实现“有钱办事”;二是健全“网络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和社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加快计生服务人员的结构调整,提升计生服务队伍整体水平,以实现“有人管事”;三是要改善基层计生服务条件设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使群众在基层或社区就能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实现“有地服务”。
(四)转变服务管理方式方法
改变传统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中“重管理、轻服务”“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的老办法,可将育龄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计生活动参与率和对计生服务的满意率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PADIS流动人口平台的综合利用,及时追踪、更新流动人口信息,实现地方与国家人口宏观管理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的有效衔接;增加宣传教育和引导方式的手段,可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群众更广泛的理解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三步走”工作手册(2010年)[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
[2]宋艳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2(06):105~110.
作者简介:王坤(1989-),女,河北邯郸,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