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卫
摘 要:站立式起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一至二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一第一学期跑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本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感悟动作,逐步引领学生掌握站立式起跑动作。
关键词:站立式起跑;教学;实践;感悟
一、遵循教学规律进行常规教学
站立式起跑是田径运动径赛起跑方式之一。适用于中长跑、初学者及少年儿童。听到“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走近起跑线,两脚前后开立,较有力的腿放在前面,两腿屈膝,上体略前倾,重心移至前腿,异侧臂在前,同侧臂在后维持身体平衡。听到发令枪声后,两腿即用力蹬地,两臂配合做积极有力的向前、后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冲出。站立式起跑简单易学,但容易抢跑犯规。上体前倾与屈膝程度,根据腿部力量与掌握技术的情况而定。
站立式起跑是在中小学短跑的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起跑方式,较蹲踞式起跑比较容易掌握,在正式比赛中,站立式起跑用于800米及以上径赛项目。
短跑的站立式起跑要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预备口令和第二鸣枪。
各就位口令要求:运动员上道,两脚左右开列与肩同宽或微比肩宽,有力腿放在后面(有力腿蹬地),左右脚尖对准起跑线后沿,两脚尖向前,眼睛紧盯前脚,使注意力不分散,不能外展(注意身体放松深呼吸调整)。
预备口令要求:开始屈膝,重心下降同时向前移动,重心要保持在两腿之间,两个膝盖微微内扣,两个脚由全脚掌支撑过渡到前脚掌支撑,两手臂自然前后摆放,前脚的异侧手在体前(注意不要同手同脚)。
鸣枪要求:听到枪响后,两腿与手臂快速蹬摆,保持低重心小步幅高频率向前(注意不要突然抬头或提高重心)。
二、根據学生需求在实践中感悟
站立式起跑是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结合快速跑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起跑方法,也是最简单的起跑动作,能为今后快速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一、二年级学生的协调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学习站立式起跑的重点要求是前腿的异侧手在体前,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有力地脚蹬。听到动令后能迅速摆脱身体静止状态,快速向前跑出。
一、二年级小学生在进行跑步练习时,起跑一般都采用站立式姿势来完成动作,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在教学生进行跑步时,无意中碰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作如下真实写照,望能与各位同仁商酌。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新授课:站立式起跑。课一开始首先进行热身准备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做了几个小型游戏。
接着进行跑的辅助练习:原地摆臂练习,脚前后站立,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则强调左脚在前右手在前,然后换脚换手进行,而此时,我并不要求学生如此这般做,而是让学生任意一只脚前跨,站成合适的姿势,然后做摆臂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动作较协调,并且很快掌握动作方法,摆臂做到自然轻松。
学生做完辅助练习后,我在学生原地摆臂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站立式起跑动作教学,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学生走近起跑线,两脚前后开立,较有力的腿放在前面,两腿屈膝,上体略前倾,重心移至前腿,异侧臂在前,同侧臂在后维持身体平衡。听到哨声后,两腿立即用力蹬地,两臂配合作积极有力的向前、向后摆动,使身体迅速向前冲出。按照以往的教学惯例,先由教师教,学生跟着示范做,然后依次进行练习动作,而我则让学生注意一个要诀“快”:在起跑时反应快、蹬地快、起动快。先让学生分散在操场上,自己体会动作要领;再两人一组或几个人一组,看谁起动得快。我则巡视学生练习情况,无意中发觉学生做的动作可以说一致,是同手同脚:有的左脚在前左手也在前,有的右脚在前右手也在前,但起动以后就能迅速改过来,且学生动作也很自然。虽然我看上去很别扭,但学生起动速度好像也没受影响。备课时,按照教材的常规方法是左脚在前右手在前,或者是右脚在前左手在前,身体稍前倾,脚用力蹬地,快速起动。于是我把教材所要求的动作方法教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刚开始多数学生仍然同手同脚,于是我一个个强调动作要领、逐个纠正,学生总算能按照要求去做,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起跑时的动作不协调,个别学生甚至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无奈我打破常规,索性让学生来一次比赛,看看到底是哪个动作起动快:采用同手同脚的学生为一组,按正规要求的学生另外组成一组,比赛后,结果出乎意料,同手同脚起跑的学生大多比后者起动快(后来我在别的班级作比较也是这样)。我和同行也讨论过此事,他们也深有同感。我决定让学生采用自己习惯的起跑姿势,只要注意脚蹬地有力、反应快、起动迅速就可以了,总的一个字“快”。结果学生练习时热情高涨,虽然动作不规范,但是总的来说起跑速度快就行。
我和其他学校同仁也谈及此站立式起跑教学现象,有时到其他学校检测身体素质跑步起跑时,大部分学生也出现同脚同手现象。我觉得在小学阶段低年级80%以上的学生都是这样。以上所述方法不知科学与否,还需多方考证,望各位同仁能多提供这方面的材料,以便更科学合理地来进行教学而不致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