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伟
【摘 要】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广西与东盟工业品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广西应当利用国内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扩大工业品的出口规模;本文系统研究了广西与东盟工业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促进广西和东盟工业品贸易和广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比较优势;制造业产品;产业结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特别是从2004年10月中国一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广西独特的沿边沿海区位优势使广西成为中国进军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通道。从2001年以来东盟一直是广西最大贸易伙伴,逐渐成为广西的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市场。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呈加速上升态势,据统计10年来(2002-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334.3亿美元,年均增长35.3%,其中,进口105.1亿美元;出口229.2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124.1亿美元。目前广西进入东盟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西与东盟国家工业的产业结构处于同一层次,制造业产品比较雷同
这种相似的产业结构致使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竞争中没有很大优势。广西向东盟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及加工程度低的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这些商品主要是冶金产品、玻璃、机电产品、陶瓷、中成药、纺织品,农用物资等工业品,从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广西对东盟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2002-2011年累计共出口76亿美元,占广西与东盟出口总额的33.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3.2亿美元;这些商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与档次都不高。比如广西与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越南的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啤酒、自行车、服装、及电池等低附加值的产品。
二、广西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广西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也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很多企业还缺少高科技项目支撑,产品更新换代进步缓慢。
三、相对混乱的市场竞争秩序
广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产业结构相似,相似产品过剩,进而演变为低价竞争,又因为没有行业商会统一协调,出现混乱的市场竞争秩序,不能一致对外报价,导致内部相互压价最后导致出口价格偏低的现象。
四、对外贸易水平低下
据统计广西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出口比较多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整体技术层次比较低,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前广西所依赖的沿边优势就不再是“得天独厚”,将会面临其严峻的挑战。广西与东盟各国间贸易中占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制造业产品,在贸易中此类产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由于历史原因东盟的制造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品种不全,从而为广西的工业制成品的打开了广阔市场。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广西进入东盟市场的投资建厂、开展服务贸易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越南、老挝、缅甸及柬埔寨等东盟不发达国家的重工发展水平也较低,广西应以这些为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广西未来的工产品贸易发展方向。
(一)加快建立和扶持出口生产加工制造基地
建立出口生产加工制造基地,是为了做到退可保护广西自己的低端产业,进可通过加工别人的进口原料,得到较大利益。比如广西的制糖、非粮乙醇汽油、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等产业与东盟各国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广西应该加大力度建设这些产品的加工产业规模,以获得规模效应。
(二)培育强势龙头企业
比如加大发展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系列中型轿车、小型货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利用沿海运输优势的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等产业。广西要利用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利用中央给予广西革命老区、沿海沿边等优惠政策,加快广西临海工业园及保税区的建设,尽快利用国家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办一些大型外向型企业,以带动广西工业发展。
(三)加快出口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利用北部湾开发区和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在沿海地区和南宁市重点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先进技术产业建设。
(四)坚持适度发展的策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自贸区建成以后,广西要逐渐发展外向型经济产业。在工业方面,利用广西与东盟贸易的互补特性促进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注重饲料加工、日用化学品、利用江浙一带蚕丝养殖生产业向广西转移的机会,加快广西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轻工业发展。利用我国30年改革开放已经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行业取得的具有比较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重型机械、发电设备、仪器仪表、电子电器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加大广西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减少已经失去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做到有进有退,扩大对东盟出口贸易额。
(五)继续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出口商品的比重
目前广西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够合理,为扩大广西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必须加快升级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建立出口加工区,放开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简化行政审批、税收征收、海关监管等手续,对在出口加工区内企业所生产的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并在不断加快传统的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和劳动密集型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努力加快培育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便为出口更多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使广西出口商品由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六)实施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东盟国家中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基地;文莱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新加坡石油加工业、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等产业发达;马来西亚、泰国的
石化、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印尼、缅甸、老挝等国还有丰富的木材、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和条件,都能为广西正在努力打造的食品、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机械、电力七大支柱产业提供有利的自然资源。同时广西的机电、纺织、电子、陶瓷、化工等出口商品也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进一步发展互惠互利的贸易,符合双方利益。广西在对东盟各国的贸易上应当减少对越南市场的依赖,全面开发东盟国家市场,实施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七)鼓励相互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广西与东盟双方在加双边贸易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在投资方面的合作,鼓励相互直接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积极相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策略。除了继续保持广西企业已经在东盟投资的工程机械、农业合作、矿业开采等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自然资源开发型的产业,促进相互间的直接投资,带动广西向东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源型商品。不要只一味地依赖自然资源型的商品或是低附加值的商品贸易来拉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总之工业化是广西未来强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边疆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广西要积极利用边境优势,利用发展与东盟的贸易机会加快本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利用双边贸易机会实现广西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西与东盟贸易使广西有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动力,从而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
智富时代2015年5期